楠木軒

袁崇煥死後其唯一後代被救走, 兩百年後, 幫清朝打外國人壯烈殉國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經典

明朝是中國封建帝王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起來的王朝,後經“土木之變”走向衰敗。雖然,又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等復振,但是,幾經折騰大明也是元氣大傷。而這時盤踞在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開始走進了我們的視線,它就是女真族。

1615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稱汗建國,改國號為“大金”。1644年李自成攻入都城,崇禎帝上吊殉國,滿族乘虛而入,隨後入主中原。


雖然,滿族後來建立了清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提一個當時的大人物:袁崇煥。

努爾哈赤起兵進犯當時已經岌岌可危的明朝疆土之時,一路可謂是暢通無阻,直到遇到了袁崇煥所在的遼西寧遠城。在袁崇煥的指導下,這座小小的寧遠城不僅沒被兇悍的滿族士兵給攻下,反而努爾哈赤的兵士還死傷慘重。不久,努爾哈赤重整旗鼓,再次進攻寧遠城,再一次被袁崇煥大敗。

按理説,袁崇煥身為保明的功臣,不説被明朝厚待,至少也不會被明朝殘害吧。可是,世事弄人,袁崇煥沒有戰死在女真族的刀下,反而被賜死在了崇禎皇帝的手裏。崇禎皇帝聽信讒言,袁崇煥被判凌遲處死,袁氏一族自此樹倒猢猻散,流落各地。


奇蹟般的是,這位抗清名將的後人又在清朝發跡時崛起,並且,在清朝的朝廷擔任要職。

後世人普遍認為袁崇煥沒有子嗣,明史中也記載袁崇煥被明崇禎賜死時是沒有子嗣的。可是,隨着研究力度的加深,輔以《東莞縣誌》和民國時期編寫的《清史稿》,可以看出袁氏家族從明朝到清朝末期的一些家族發展脈絡:

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下令凌遲處死時,他的髮妻流落到今天的河南汝寧,誕下遺腹子袁文弼。隨着時光飛逝,袁文弼漸漸長大,此時,清軍也開始入關,他順勢加入了清軍,跟着清軍南下參戰。

並且,袁文弼遺傳了他父親的勇猛和作戰才能,在作戰中表現出眾,被編制進寧古塔漢軍正白旗。


在寧古塔,他有了自己的子嗣,他給其起名“袁爾漢”。袁爾漢長大後一腔孤勇不輸他的祖輩和父輩,在清軍遠征雅克薩時,袁爾漢英勇作戰,將侵犯黑龍江流域的沙俄打的節節敗退。為了防止這些“沙俄匪”捲土重來,袁爾漢聽從命令在黑龍江省黑河市駐紮戍守,袁世家族也在此定居發展。

之後,袁氏一族在瑗琿城的長期生活漸漸的也開始被滿族化。從袁氏歷代成員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袁文弼給兒子取名袁爾漢,當時雖然袁文弼已經隱姓埋名,加入清軍作戰,但是,他給其子取得名字可謂頗有深意。而後來袁爾漢在瑗琿城駐守安家,給他的兒子取名富明阿,這就帶有顯而易見的滿族名字特色。

而富明阿的兒子取名為袁壽山。


從清初到清末,袁氏子弟都擔任了不少重要的職位,像富明阿甚至做到了江寧將軍這個職位,袁壽山和富明阿的官位可謂是達到了袁氏一族的頂峯。並且,袁壽山有一女名壽懿,為張作霖第五房夫人。

光緒二十四年,率部參加中日甲午戰爭,任步兵統領。其間歷經草河嶺、四棵樹、鳳凰城等戰鬥,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甲午戰後,壽山受到清廷嘉許,擢升知府賞花翎。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之亂爆發,是年6月21日,清政府發佈《宣戰詔書》,向俄國等十一國宣戰。

8月4日,沙俄軍隊攻陷璦琿,直逼齊齊哈爾。


此時,袁壽山出任黑龍江將軍,和他的先祖袁崇煥一樣,他也走上了鎮守孤城誓死不降抵禦強敵的道路。

當時沙俄正對我國黑龍江邊境虎視眈眈,像一匹惡狼蟄伏一旁伺機咬下一塊肥肉。俄國軍隊趁着修中東鐵路的機會,時常拉着一車又一車的士兵在附近遊蕩。而當時的北京城也自顧不暇,正被數萬的西方列強逼的節節敗退,自然,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用來支援袁壽山將軍的。

黑龍江當時全部人口也僅僅有二十多萬人,駐軍更是少得可憐,但是,黑龍江地域遼廣,這麼點兵力還要分散開來分別駐守,由此可見,袁壽山將軍守城守得有多麼不易。朝廷不能給予幫助,本地居民又稀疏零落,袁壽山只能自己想辦法招攬兵丁。


他以極大的熱情吸引因戰亂失去家園的中原流民,當時恰逢全國各地義和團運動興起,袁壽山也極其支持這支抗俄力量,以此,試圖增強黑龍江的武裝力量。在俄國士兵越來越頻繁的在鐵路附近流連之後,袁壽山組織好兵力,試圖攻擊俄方據點,最後,因組織不力,慘敗收場。

然而,這也給俄方侵略我國一個完美的藉口。

俄國沙皇以保護鐵路為由,命令十幾萬的俄國士兵攻入黑龍江域,而袁壽山手裏的兵不足三萬,俄軍入侵相當於入無人之境,袁壽山與他的先祖袁崇煥一樣,在一個朝代的末期以少得可憐的兵力守衞一座孤城,但是,他卻沒能像他的先祖一樣靠這樣一場戰役名揚千古。


俄國軍隊開進來時,袁壽山見無力迴天,最後,壽山堅守自己“軍覆則死”的諾言,自卧棺中,讓自己的衞兵向自己開槍,壯烈殉國。

但諷刺的是,袁壽山和袁崇煥一樣,都被他們誓死保護的朝廷冠以通敵的罪名,到了另一個朝代才被平反。雖然,清朝廷認為袁壽山通敵賣國,放俄國軍隊進境,可是,東北邊境的百姓們卻不受朝廷影響。中華民國17年(1928年),黑龍江省公署為建壽公祠於齊齊哈爾關帝廟右側(今龍沙公園內),仍然感念着他們壽山將軍抗擊強敵誓死不降的風姿,甚至,還為此修建了祠堂來懷念這位將軍。

參考資料:

『《清史稿》、《東莞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