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大碩士賣米粉,董明珠:浪費國家教育資源,如今市值15億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前有北大才子賣豬肉,後有北大碩士賣米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名校畢業生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就業之路。讀好大學,畢業後找體面工作,好像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思維定式。

而這些選擇了另一條路的“異類”不免遭到了人們的不解與批判,這位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張天一就曾被格力老總董明珠痛斥浪費教育資源,而今五年過去了,這位“一意孤行”的賣米粉碩士過得如何了?

1990年張天一出生於湖南常德市,他自小便展示出了不同其他孩子的聰明才智,這讓他的父母十分欣慰,也並未在他的教育上多費心思。

父母的“自由”式教育,讓張天一的童年過得十分多彩,他愛好獨特,尤其熱愛閲讀,他也總能想到其他小朋友們想不到的有趣點子,小小的張天一好像對這世界有着數不盡的好奇心。


雖然思維模式與眾不同,但天資聰穎的張天一從未懈怠過學習,臨近高考之際,張天一可謂是背上了全家與全校師生的期望,按照模擬考和老師們的估算,若是張天宇正常發揮,上北大是沒有問題的。

可這位與眾不同的天之驕子,在高考作文寫作時,用文言文寫了一篇“另類”作文,被判為零分,這也讓他與北大失之交臂。

雖説與北大失之交臂,但張天一併未有過多後悔,父母也沒有多加責怪,在進入北京的另一所高校後,張天一非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優秀。在本科階段,他對學術便十分用心,接連在《讀者》《青年文摘》等各大雜誌上發表文章,四年後,也已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法學專業。

進入北大的張天一可謂是圓了年少時期的一個夢,北大良好的環境把張天一塑造的更加優秀,在校期間,張天一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演講比賽並摘得桂冠,校內校外的各類榮譽他都所獲不少。


除了過人的演講能力思辨能力之外,張天一的學術成績也並不落後,碩士期間多次發表論文,張天一的優秀是刻在骨子裏的,碩士畢業之際,張天一這位

天之驕子的去向就成了校內很多學生的談資,有人猜測會繼續讀博深造,因着他卓越的寫作能力,更多人猜測張天一會選擇作家這樣一條道路。

而張天一如高考那年一般,做出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選擇,這位北大碩士畢業後選擇了賣米粉。

張天一的“叛逆”選擇是讓眾人大跌眼鏡,驚訝之後,不免為這一位北大碩士感到由衷可惜,以他的能力,進五百強公司,或律師事務所輕而易舉,這樣一位才子,怎會突然選擇了賣米粉這個行當?


縱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張天一併沒有放棄,他坦然解釋道,自己是湖南常德人,米粉是家鄉的特色,他想賣米粉不僅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機,更是想把家鄉的美食文化推廣出去,為了更好地做好這份事業,張天一付出了很多努力。從市場調研到尋找投資,張天一北大碩士的身份為他帶來了些許便利。

險峯華為、真格基金、IDG等一批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紛紛加入了張天一的米粉事業。而更為重要的米粉品質問題,張天一更是親力親為,跟合作人在常德走街串巷嚐遍各種民間味道,他為了米粉的味道更好更正宗,親自炒制牛肉湯底。


他就像一個尋常的創業家一樣,一步步創新改革自己的公司,他不覺得自己做的行業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可在大部分人眼裏,北大碩士畢業賣米粉屬實是“離經叛道”了。

格力老總董明珠就極其不贊同張天一的做法,她認為,培養一位北大碩士需要花費國家許多的教育資源,而他選擇了賣米粉,是對這些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對自己本身才華的浪費,勸他早日閉店。


面對國內知名企業家的質疑,張天一卻沒有退縮,他説他既然選擇了走這條道,他就不會輕而易舉地去放棄,張天一的這句話為他迎來了一些掌聲,可他的創業之路仍然走的不太平,可如今五年過去了,張天一也真的像他所説那般,頂着世人的眼光堅持下來,併成功了。

張天一的米粉品牌“伏牛堂”在他的精心經營上蒸蒸日上了,獲得了許多投資機構的認可,他本人更是成為了九零後十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目前,張天一“伏牛堂”生意火爆,在北京有着十五家分店,市值更是達到了十五億,網友們將這五年前的新聞再次翻出來,對此事討論不已,紛紛笑稱張天一這是逆襲成功了,可這成功的背後忍受了多少的白眼與斥責,他又付出了多少汗水艱辛。

平心而論,張天一選擇的可能不是最好的路,但是對於他來説是最適合得路,他走的堅定,每一步都邁的很穩,一往無前。但能説董明珠所言就是完全錯誤的嗎?想必也沒什麼大錯,拋開所有社會身份,僅作為一位長輩來説的話,不過是為他着想,可惜了他自身才華罷了。


張天一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這世上確實並不是只有唯一選項的,人生的選項和道路很多,而為了避免年輕人盲目模仿,“叛逆”創業,張天一説,他的成功來自於創業初期長期的市場調查研究,沒有基礎是很難做好這一份工作的。

世人總是千篇一律,好像從出生起,你的老師,你的家長都迫切地讓你去為你的人生道路做一個簡單規劃。在張天一看來這是非常無聊且悲哀的,張天一説:“沒有獨特性對我來説就是沒有存在感。”這是他從小就養成的思維理念。


而張天一的成功讓眾多年輕人意識到,人生不止那些固定的選擇,更多地聽從內心的聲音,我們需要創新,需要新的東西,只有不斷的突破世俗,突破自己,主動的去選擇生活,而不是讓生活去選擇你,人生才能更加的有意義,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