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崇禎朝最後一次派兵“討賊”,如同兒戲,大明朝不亡真是沒有道理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1644年1月1日,李自成在長安稱帝,建國號為大順,其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取代大明。大年初三,按照我國的傳統,還是過年的時間,李自成就迫不及待發兵向北京進發。他當時的部屬是分兩路進兵,一路由他和劉宗敏帶領,進攻太原、大同、宣化、居庸關,打算從北路進攻北京。一路則由劉芳亮帶領,從黃河北岸進攻懷慶、張德、保定,欲從南路威脅京師。李自成兵鋒所指,山西的州府紛紛陷落。崇禎不斷接到前線失敗的戰報,於是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前線的失利,已經讓崇禎帝好幾天吃不下飯了,在朝堂上他面對百官,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朕非亡國之君”,他不願把祖宗留下的江山拱手讓人,發誓要御駕親征。其實他並不是真想親征,而是想考驗一下羣臣,因為他接着又對大臣們説:“卿等能無為朕分憂哉?”還別説,崇禎話音剛落,內閣首輔陳演和幾位閣臣都紛紛請命,要替皇帝督師討賊。但是崇禎卻搖搖頭,一個也沒同意。


這時候,有一個大臣站了出來,表示要代皇帝出征,此人乃是吏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李建泰。據説這個李建泰在朝堂久負盛名,被人稱讚為性情慷慨、風骨峭拔。李建泰慷慨陳詞,願督師討賊,他並且説出兩條,讓崇禎帝非常滿意,他説的兩條一是他本人是山西曲沃人,並是山西鉅富,他兼有保家衞國雙重責任,二是他允諾拿家財充軍餉。崇禎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有責任心、並且不需要朝廷出錢,就能打仗的督師。於是崇禎龍顏大悦,居然要親自行古代的推轂禮,到郊外為他餞行。但是李建泰卻説,本朝沒有先例,不敢接受這樣隆重的禮節。


但是崇禎帝一定要表達自己的心情,於是在李建泰出征那天,他還是帶領文武百官設宴為李建泰餞行。崇禎帝用金盃親自給李建泰敬酒三杯,臨行,崇禎帝提拔李建泰為兵部尚書,並賜予尚方寶劍,告訴李建泰可便宜行事。光餞行的官員就坐了十八桌,文官九桌,武官九桌。可見朝廷並不乏武將,但是,崇禎卻選擇了一個文職官員李建泰去領兵打仗。崇禎選擇李建泰的理由只是因為他是山西人,並且能夠解決軍餉問題,而全不管他是個打仗的外行這一致命弱點。


前面説過,李自成採取的是對北京南北夾擊的戰略,並且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北路。而這個李建泰果然是個外行,他帶的部隊不去到北面迎敵,卻選擇到南方去迎擊李自成的偏師。而且李建泰也不接受部將的建議,日夜兼程去援救太原,而是拘泥古代兵法,每天行軍30裏,這樣蝸牛爬行般的速度,在當時軍情十萬火急的時刻,根本就是誤國行為。


明朝的軍餉、軍糧供應向來是個問題,軍糧供應不及時可以説是明軍的常態,李建泰帶領的這支部隊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李建泰許諾給皇帝的軍餉,一時難以兑現,因為他的家鄉曲沃還遙不可及。行軍途中,堂堂督師,居然三天才吃上一頓麥飯,而監軍凌駉竟然餓得從馬上栽下來,普通士兵飢餓到什麼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樣一支飢餓之軍能有什麼樣的戰鬥力呢?很多士兵撐不住,紛紛逃散,當大軍到了涿州的時候,已經逃散了三千多士兵,不久,李建泰身邊只剩下500士兵。這500飢餓的士兵居然擔負着剿滅農民軍挽救大明朝的歷史重任!李建泰只好沿用慣例,找地方政府解決軍糧問題。但是連年征戰,再加上連續的災荒,地方上也早被壓榨淨盡,所以州縣一聽説官兵來了,避之唯恐不及。以至於當大軍來到廣宗縣城的時候,知縣竟然緊閉城門,不讓李建泰的部隊進城。李建泰的部隊硬是在城外呆了三天。李督師實在忍無可忍,於是發兵攻打縣城。一個小小縣城當然不是官兵的對手,縣城很快被攻下來了。憤怒的李建泰下令殺死鄉紳,鞭笞縣令。想不到李督師的第一仗居然是對自己的縣城開戰。


後來不久,他就收到了家鄉淪陷的消息,而且還得知他家的財產先是遭到家丁的哄搶,然後才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抄沒。據説他家裏曾經擁有上千家丁,其富裕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不過上千家丁如果一起鬨搶其破壞力也可以想見。所以他聽説家產抄沒的消息後,就病了,他已經沒有心思再去剿賊了。他當初請命督師,其實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他原打算用朝廷的兵去保護自家的家產,沒想到願望落空,他還有什麼心思去剿賊?所以他趕忙收拾數百殘軍準備進入保定城躲避。非常有意思的是,他根本沒有跟農民軍打仗,身邊卻只剩下殘軍!但是戰火已經燒到了保定周圍,附近的很多州縣已經或者被攻佔,或者獻城投降。他來到保定城下,但保定守軍早已把城門緊閉,不讓他進城。他於是向守城將士喊話,稱自己是朝廷派來的李建泰,帶領大軍前來剿滅反賊的。保定同知邵宗元登上城牆,李建泰拿出朝廷印信給邵宗元看,邵宗元懷疑他是冒充的,就對他説:“你既然深受皇帝信任,就應該向西征討李賊,你現在進城難道是為了躲避賊寇嗎?”李建泰於是拿出尚方寶劍威脅邵宗元。幸而邵宗元身邊的將領有認識李建泰的,才把李建泰放進城來,不然説不定李建泰又要下令攻城,他打自己的城池太在行了。


李建泰進城不幾天,劉芳亮的部隊就殺到城下,他派中軍郭中傑出城投降。據説李建泰在大順還做過丞相。但很快清兵就殺了過來,他又馬上投降清朝,並在清朝繼續做他的大學士。但是不久他卻因事被清朝免官,只得回家鄉曲沃養老。後來姜瓖在大同舉兵,派人聯絡李建泰,李建泰也想賭一把,於是舉兵響應,但是清兵一來,他的部隊馬上瓦解,這回他即使想投降,清朝也不會接受了。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已到,就對自己的50個妻妾説:“你們哪個願意跟我同死?”結果沒有一人回應。但是臨死前他卻説了一句貌似很爺們的話:“老夫終是明臣,死亦何恨!”但是這個人短時間內三降三叛,他的話還有什麼斤兩!李建泰所部是崇禎朝派出的最後一支征討部隊,崇禎帝選了李建泰這麼個貌似負責又有錢的文職人員,説明他用人不當,把軍國大事視同兒戲。而李建泰出征後的一系列行為,更加荒唐可笑。大明朝落在這樣的君臣手裏,豈有不亡之理?作者:土老帽參考文獻:陳抱成:《明代人物軼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清)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樊樹志:《晚明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