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士情懷 | 杜鵑紅遍武夷山

  杜鵑開了,花開之處,如火一般燃燒;花開之時,春意盎然,暖意融融,像紅色的潮水,演繹並描摹出早春時節的詩情畫意。

春光裏的武夷山,層巒疊嶂,碧水纏繞。高山、懸崖、深谷、溪畔,一團團、一簇簇的杜鵑花傲然綻放,格外鮮豔。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清明前後,閩北漫山遍野都留下它的芳姿,連綿數里的山嶺就是它的舞台。只有見過那漫山遍野的紅,你才會明白,什麼叫怒放,什麼叫無所畏懼。

武夷山區是紅色根據地、革命搖籃。當年這裏是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最活躍的地區。“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毛澤東鏗鏘高亢的詩句,總會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腦海浮現出那段風雨如磐的崢嶸歲月。

地處武夷山脈的閩北是福建最早建黨的地區之一,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福建五大農民暴動地之一。周恩來、朱德、方誌敏、彭德懷、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裏生活戰鬥過。

在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裏有這樣一個不完全統計,在閩北,國民黨反動派毀滅的村莊達1100多個,殺害革命志士和羣眾3萬多人,燒燬房屋6萬多間……武夷杜鵑紅,是千千萬萬烈士鮮血染成的。

在武夷山市洋莊鄉小漿村張山頭自然村,有一大片紅軍墓羣。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的張山頭曾是閩北紅軍中醫院,也是中共閩北分區委和閩北紅軍獨立團的駐地。這裏埋葬着當年紅軍醫院的傷病員和保衞醫院的紅軍戰士遺骸,紅軍墓羣佔地面積多達千餘畝,安葬着1300多位烈士。

在竹林和杜鵑的掩映下,每個墳塋前,立有三塊青磚並插有一支系着紅飄帶的毛竹片。沒有姓名,沒有番號,沒有銘文,僅有竹片上紅漆寫就的編號。漫山遍野的紅飄帶迎風招展,那長眠於地下的先烈,仿若永恆的軍陣,莊嚴,威武。

瞻仰紅軍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難以想象,這片墓羣背後有多少悲壯豪邁的故事。

灑滿烈士鮮血的紅土地,有許許多多紅色的遺存。近年來,閩北十縣市陸續建起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廣場等,供後人瞻仰、憑弔、追思。

在武夷山西麓,距離邵武市不遠的渡頭村附近,綠樹掩映之下的一座小山包上,矗立着一塊石碑,上書“黃立貴就義紀念碑”,石碑背面是黃立貴生平簡介。黃立貴是在閩北率領紅軍打擊國民黨頑軍時的一名猛將,他不怕犧牲,英勇殺敵,深得老區人民擁戴。1937年7月,黃立貴受命率警衞排前往邵武,向中共閩贛省委書記彙報工作。7月13日行至邵武灑溪橋附近時,被國民黨保安第五團重兵包圍。在突圍作戰中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年僅32歲。就在黃立貴犧牲的數月前,他的妻子李冬娥在麻沙竹溪壠擴紅運動中,亦慘遭敵人殺害。

邵武市委黨校周副校長告訴我,黃立貴夫妻被殺害後,4歲的兒子黃義先被黨組織送至延安培養成人。黃義先的兒女長大後,專程到閩北尋找爺爺的墳墓,併到邵武中央蘇區紀念館參觀。當他們看到在館裏立有一尊“紅軍師長黃立貴烈士”的銅像和介紹黃立貴生前參加革命的一系列珍貴的圖片文字後,感慨不已,流着淚説:“爺爺是英雄,作為他的後代,我們無比自豪。”

光陰荏苒。在黨的領導下,閩北老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像火紅的杜鵑花一樣,老區人民始終懷揣着一顆紅心,風雨兼程。

綠色,是南平最亮的底色。大家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紅利,使閩北提前實現脱貧。

“武夷山的茶名聞天下。自從實施生態農業後,生態茶園插上科技翅膀,在一批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茶葉品質和產量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上千户老區茶農走上了致富道路。”小江是武夷山市一茶業公司的經理,也是一名烈士後代。他説,公司不僅帶動當地人民增收,還幫助其他省市開發茶產業,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山是綠的,水是清的,天是藍的。在武夷新區雄偉壯觀的崇陽溪大橋上駐足,但見崇陽溪兩岸的高樓鱗次櫛比,防洪堤上綠柳成行。親水步道、休閒道、自行車道多線並行,井然有序。道路兩旁,桃紅李白,綠竹搖曳……

如今,老區人民秉承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奔走在振興家鄉的大道上。那身影,猶如盛開着的紅杜鵑,映紅了山,映紅了水,映紅了天。

(作者範苑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紀委監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3 字。

轉載請註明: 衞士情懷 | 杜鵑紅遍武夷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