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冤枉:這些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與《三國演義》無關
《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説,書中人物的文學形象與歷史形象確有不同,導致民間認知與歷史出現部分不符。但羅貫中冤枉的是,很多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與《三國演義》沒有什麼關係。
民間傳説關羽在桃園結義之前是個賣綠豆的小商販,在集市上結識了劉備和張飛,經典的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也採用“關羽買綠豆”的人設。除了買綠豆之外,有些民間傳説的關羽是買棗的。
但《三國演義》對關羽出場時的描寫是:“正飲間,見一大漢,推着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根本就沒説關羽是賣什麼的。只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推測,當時的關羽更像送快的。
在很多評書和戲劇中,關羽在曹操陣營裏面待了十二年,有處京劇的名字就叫《曹營十二年》。但《三國演義》原文基本是按照《三國志》等史書記載來寫的,關羽在曹操麾下最多也就待了不到半年。
在很多民間傳説和評書戲劇中,蔡陽都是戰鬥力極高的曹軍大將,蘇州評話甚至稱蔡陽為“刀祖宗”。在駐馬店的民間傳説中,古城相會時的關羽一度打不過蔡陽,是靠“你背後那是何人?”斬首的。
但小説《三國演義》裏的蔡陽算不上什麼猛將,他的戰鬥力是下限潘鳳上限於禁而已。小説裏的關羽純粹是靠個人戰鬥力砍了蔡陽,沒用任何計謀(只見一通鼓未盡,關公刀起處,蔡陽頭已落地)。
“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是《三國演義》的經典故事,但小説中的趙雲根本就沒有七進七出,也沒有徐庶暗中保護趙雲。“七進七出”和“徐庶暗中保護”都是民間戲劇和評書相聲的設定,與小説無關。
與“七進七出”類似,“張翼德大鬧長坂橋”也是被民間戲劇和評書魔改的《三國演義》經典故事。在小説裏面,張飛根本就沒“順水橫流”和“喝斷當陽橋”,而是下令拆橋。史書則連拆橋的記載都沒有。
且説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二十餘騎,解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樑拆斷,然後回馬來見玄德,具言斷橋一事。
話説某位教授的三國題材講座曾專門以“張翼德大鬧長坂橋”為例證來介紹《三國演義》與歷史的不同之處。奇怪的是,教授好像將“喝斷當陽橋”當做小説情節,而將小説裏的“拆橋”當成了歷史記載。
《三國演義》裏從來沒有寫到周瑜比諸葛亮年齡小,無論是兩人互相用的稱呼還是外貌描寫。而《三國演義》在周瑜和諸葛亮去世時都寫了年份和享年,可以發現兩人在小説中的年齡基本符合歷史。
由於郭德綱的原因,太平歌詞《單刀會》在網上廣為流傳,而下書的黃文也成了知名人物。但在《三國演義》裏,魯肅派去給關羽下書的使者是個純粹的龍套,連名字都沒有,只知是“能言快語”。
某版本的傳統相聲《批三國》裏有個説法:司馬懿害怕趙雲,證據是司馬懿見到趙雲駐守西城就撤退了。但“司馬懿害怕趙雲”的情節是京劇“失空斬”的魔改,可見魔改原著並不是如今某些人的發明。
而在《三國演義》的原著裏面,諸葛亮用完“空城計”後就放棄了西城,根本沒有調趙雲回來防守西城。京劇“失空斬”這麼演可能為了照顧觀眾的情緒,但從原著的描寫來看,這個魔改多少有些BUG。
以上是本鬼介紹的一些與歷史不符的民間傳説,而這些民間傳説與《三國演義》沒什麼關係,可別冤枉了羅貫中。而漢末三國的民間傳説何止千萬,本文只是列舉了很少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在評論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