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建縣40週年丨40年時光機裏的教育之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普及十五年教育,從教育大縣到教育強縣,從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到創建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40年風雨滄桑,40年春華秋實。蒼南縣建縣40年來,高度重視教育優先發展,始終堅持科教強縣戰略,把教育作為城市發展第一競爭力,教育事業發展在新舊更替和轉化中實現一次次跨越與蜕變,走出一條優質均衡的教育發展之路。

蒼南建縣40週年丨40年時光機裏的教育之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蒼南縣以創建省教育現代化縣為抓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縣擁有中小學114所,其中小學53所、初中44所、普高10所、完全中學1所、職高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43所;電大學院1所,老年大學1所。在校中小學生12.16萬人,在園幼兒2.84萬人。在編教職工7600餘人。我縣在2017年列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2019年創成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省示範學習型城市,2020年創成省區域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縣,並順利獲評全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2021年列入全國家校共育數字化試驗區及全省大數據精準教學實驗區。

蒼南建縣40週年丨40年時光機裏的教育之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那時雖然也有小學,但辦學條件十分簡陋,大多都在閒置的寺廟、祠堂等地方開展教學工作。”回憶起建縣之初的辦學條件,有着豐富教育工作經歷的周功清感慨良多。他説,那時候教育基礎薄弱是大家的共識,但經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一間間陰暗破舊的學堂被拆除,一所所環境優美的學校拔地而起,徹底告別了“老、舊、破”,辦學條件得到全方位提升,全縣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觀。

蒼南縣始終把滿足羣眾優質教育的需求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財政投入,配置現代化的教學硬件設施,優化改善校園環境,推動全縣中小學及幼兒園提質擴容,讓校園成為蒼南的一道道風景線。走進蒼南縣民族中學,映入眼簾的是整潔敞亮的校園,校園內還有圖書館、實驗樓、風雨操場等一應俱全的各項配套建築。同時,教室內還配備了多媒體設施、保護學生視力的可調節桌椅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這一幕幕都很難讓人將該校與過去破舊、擁擠的教學環境聯想起來。硬件提升的背後,是我縣對教育事業的重視與投入,蒼南縣民族中學在蒼南縣教育系統的幫助下朝着品牌化、精品化辦學方向不斷邁進,並不斷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凸顯少數民族特色,着力打造浙南地區民族學校“第一品牌”。2020年,蒼南縣政府批覆在蒼南縣民族中學校址創辦蒼南縣藝術中學,進一步增強學校辦學影響力。而蒼南縣民族中學的改造提升,也正是全縣各校辦學條件全面提升的一個縮影。

蒼南建縣40週年丨40年時光機裏的教育之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多年來,蒼南縣還着力打造“教師教得精準,學生學得個性”的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有效促進全縣各個學校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數學集合曾是蒼南中學學生林舒怡的薄弱知識點,而一學期後這卻成為她得分的優勢知識點。這種變化源自一本“私人訂製”個性化錯題本,她藉此練習了大量錯題題型,最終掌握了相關知識。而“林舒怡”們的得分秘訣,得益於蒼南縣的大數據精準教學工作。今年,蒼南縣成功入選省大數據精準教學實驗區,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逐步推進課堂教學模式變革,踏出教育探索智慧變革之路重要一步。

此外,蒼南縣當前正不斷推進縣域智慧教育提升工程,全縣現有蒼南中學、靈溪中學(縣三禾高中)等7所中學實施大數據精準教學應用,可通過採數據、讀數據、用數據等技術,推動精準教學、統籌資源和科學管理,着力促進區域教育教學減負提質。

蒼南建縣40週年丨40年時光機裏的教育之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師資力量不斷增強,名校名師逐年增加,辦學育人成績斐然,各類教育齊頭並進。建縣以來,蒼南縣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回應人民羣眾對美好教育的期盼,提高全縣人民文化科學素質,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蒼南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蒼南縣教育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下一步,全縣教育系統將緊緊圍繞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縣域樣板目標任務,以羣眾需求為導向,凝聚各方共識,綜合施策,全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構建更加優質均衡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不斷提升羣眾的教育獲得感,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藍媒聯盟·蒼南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林明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3 字。

轉載請註明: 蒼南建縣40週年丨40年時光機裏的教育之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