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報藝術興趣培訓班。尤其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進一步減少,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參與藝術興趣培訓。而與之相伴的,是五花八門的等級考試,一些甚至成為束縛孩子創造力、好奇心的枷鎖。記者近日採訪瞭解到,不少家長對考級趨之若鶩,加上一些培訓機構的引導和鼓吹,藝術考級漸漸變了味,甚至呈現出較強的應試教育的特徵。(法治日報)
“雙減”之後,校外學科培訓基本被堵死。傳統的“雞娃”沒了陣地,很多家長也便另起爐灶再開張了。生命不息,雞娃不止。於是乎,所謂的藝術培訓、藝術考試,迅速佔據市場,大有興起又一場內捲浪潮的架勢。
當然了,很多家長最初給孩子報班學畫畫、學舞蹈、學鋼琴種種是很單純的,就是為了多個興趣、陶冶情操,是沒有太多功利目的的。只是,後來事情漸漸起了微妙的變化。在培訓班的氣氛裹挾下,很多家長逐步背離初心:大家都關注考級,“不考級就是白學”——這該死的“勝負心”之下,自然是硬着頭皮上,沒有需求創造需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讓孩子“藝術考級”。
明明是報個班讓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怎麼後來又回到了“考試評級”的老路呢?很多家長驀然回首,儼然是“上了賊船”,進退兩難了。這一局面的造成,與其説是家長們功利心太強、定力太弱,不如説是商家太狡猾。營造氣氛、捧高踩低、煽動家長互卷,貌似是為你好勸娃考級,實則還是為了“賣課”“續課”。
上個興趣班和參加藝術考級,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前者心平氣和,花點小錢自娛自樂;後者則是“重壓在肩”,身心俱疲“開始了就停不下來”。太多時候,家長們太容易被外界所影響,每每把孩子當成了和他人較勁的對比項,卷得無以復加,到頭來又被收割了一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