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10月10日訊(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高翔)今年5月,教育部確定的首批12個高校未來技術學院今秋同時開學。面對未來技術發展和教學變革,每家都要自行探索。10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唐明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該校拿出了“壓箱底”的導師力量和平台資源,同時輔之以科研的訓練、長週期高強度高水平的科研訓練,讓學生們在8年時間裏把自己的基礎知識和前沿科學結合起來,儘快投身科研一線。
記者|佔思柳 攝像|高文舉 製作|熊麗
未來學院的學生本碩博連讀要學8年
記者:未來技術學院的培養方式是怎樣的?
唐明:未來技術學院採取8年制本碩博貫通培養,把本科和研究生期間的授課研究打通,並面向未來發展需求,特別突出學校工程醫科交叉結合的優勢。
雖然本碩博連讀讓學生不再有考研的壓力,但他們也並不能放鬆。不能掛科是肯定的,加權成績不應該低於80%。這個成績一方面保證他們有非常好的學科基礎,同時也讓他們學有餘力,有充分的課餘時間去從事科研的活動,同時還有各種社團活動、人際交往,豐富自己的科學生活,我覺得這個是比較好的平衡。
記者:學生的課程設置與其他學院有何不同?
唐明:前三年將特別重視對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通識培養,讓學生們具備紮實基礎。大四階段學生進入導師課題組,以交叉研究院、學術前沿科學團隊、重大科研平台為依託。這個階段對學生個性化培養,進行光電模塊、智能製造模塊、機器人模塊等多模塊教學。
未來技術學院學生目前的培養方案是150個學分,比其他學院的課程相對有所壓縮。我們不給同學們應接不暇的課業任務,而是對基礎課程優化重組,開發專門為他們設計輔助課程,包括領導力課程、科學思維相關課程、創新訓練營、暑期學校等。這也是為他們更好掌握創新能力,為未來做準備。
他們大一就可以選擇導師與自己合作
記者:未來技術學院教師團隊大概是什麼構成?
唐明:我們有最好的老師,依託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等4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發揮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等4個重大科學研究平台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優勢來組建老師團隊,包括了多名院士,上百位國家高層次人才。學校是拿出了壓箱底的資源來培養未來技術學院的學生。
記者:在未來學院,學生如何選擇導師?
唐明:學生們從大一開始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導師,他們和導師不再是學徒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導師幫助同學找到感興趣的方向,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我們會努力營造更靈活向上、更朝氣蓬勃的學習環境,讓同學們有更多的自由來創新創造。
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記者高勇 通訊員高翔 攝
未來不可知,合作精神和基礎知識是最重要武器
記者:學生們可以參與一線項目嗎?
唐明: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感興趣的學科學習,可以跨學院、跨學校與導師進行雙向互動交流,保證學生儘早進入到科研一線進行創造。
我們統計過,國際上真正做出重大科學發現都在35歲以前。那麼從22歲到35歲是同學們完成本科教學,進行科學創造的黃金年華。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時間儘量往前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
記者: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技術發展,最重要應該培養學生什麼素質?
唐明:像丁漢院士提到,同學們首先要有合作精神,和更優秀的人相處和學習,這個非常重要。第二,我們希望同學們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儲備,因為未來到底如何,我們每個人都不清楚,如何發展現在也是未知數。只有把自己武裝好,來應對將來的任何挑戰。同學們還要有好奇心,能夠抓住問題,並且漂亮地把它解決。
相關報道:
為國家科技發展“坐8年冷板凳”,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今天迎來首批新生
他們立下志向:為國家未來而努力、用科研改變生活
華中科技大學入選,全國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辦學情況如何?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