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夕,即將動身前往華東師範大學讀研的力清影總放心不下。9月5日臨走前,她和父親來到安徽省和縣烏江鎮葉連平留守兒童之家,與牽掛之人——94歲的鄉村教師葉連平作別。
力清影大半的小學初中時光,都曾在這裏度過。“那幾年的暑假,是我最快樂的時光。”説起那段記憶,力清影滿眼是光。五年級時,力清影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葉連平給鄉村留守兒童開辦的免費補習課堂。那時夏天炎熱,葉老師便自掏腰包買了空調安上。上午,孩子們一起在閲覽室看書。琳琅滿架的書,是鄉村孩子們接觸閲讀的第一途徑。下午,葉連平給他們上課。
父親力團結也曾是葉連平的學生,現在和縣第三小學教書。對於父女二人的近況,葉連平時常惦念。每次見到力團結,葉連平總問他,女兒的鼻炎是否好些了,學生帶得怎樣等。
得知力清影馬上便要啓程去上海,葉連平拍了拍她的肩,又止不住地相擁而泣:“孩子,在那邊好好照顧自己。”
對於學生,葉連平總是用“孩子”這樣的稱呼。他説:“我愛我的學生,就像我自己的孩子。”
9月5日,是葉連平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雖不過生日,但不少學生都約着在這天趕來,探望他們的老師。“給我過教師節可以,我可不過生日。”葉連平笑説。走上教師崗位,在他心中堪比“重生”。37歲那年,來到和縣卜陳村的葉連平一窮二白,甚至連睡覺的被褥都沒有。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當地村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勻他飯吃,送他衣穿。知道葉連平上過學,村民們便推薦他去卜陳中學當老師。1978年,葉連平開始了執教生涯。與光陰賽跑。年過五旬的他愛生如子,急切地要將所有知識與精力交託出來。
1991年退休那天,60多歲的葉連平趴在桌子上哭得像個孩子。他捨不得那三尺講台,更捨不得離開他的學生。後來,他返聘至縣內其他中學,繼續了自己鍾愛的事業。
葉連平和前來探望的學生們。劉琴攝
來看望老師的路上,學生伋麗和常久明笑着聊起老師。二人都用“有趣”形容老師的課堂。伋麗在和縣三小任語文教師,是葉連平帶的1996年畢業班的學生。“那會他被返聘來當語文老師,課本里的典故知識,他會帶着我們去現實中一處處找,十分有趣。我能做語文老師,也是受他的影響。”
學生常久明在上海做服裝生意,是葉連平1981年帶的學生:“他帶着我們勤工儉學。教我們辨認植物,上山採中草藥,再用這些草藥賣來的錢淘買舊書給我們看。”
1983年,常久明因家庭貧困輟學,要去上海打工。葉連平幾次家訪仍未能挽回。落淚送別常久明時,葉連平告訴他,自己在上海老里弄有間舊屋空置,去上海就在那住。得葉連平庇護,常久明在上海的打拼終有起色。現在,常久明每年都會來葉連平這裏,話話家常。同記得其他學生一樣,葉連平也清楚記着常久明的子女,甚至孫女的每一個細節。
2000年春,葉連平重拾教育。春日再來,葉連平為鄉村孩子們辦起英語課堂,直至如今鮐背之年。
“我的學生畢業以後,最多的就是走上教師崗位。”葉連平給已經從教的學生們送去“寄語”:“我也用這四句話鞭策自己——愛國,如嚴父;愛黨,如慈母;愛生,如子女;愛崗,如珍珠。”(郭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