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歷史中的君王更替很正常,被視為明君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人們常稱呼的堯舜禹湯就是明君的典範。能夠被稱為明君的都是在治理國家中有一定的建樹,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所有的君王中卻有着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
封建時期的皇位繼承是世襲制,所謂世襲大多是自己嫡系子孫,也就是長子或是長孫。雖有變故但還算是遵守倫理章法,可他的皇位來的卻是頗有些爭議。準確的説他的皇位是在自己的哥哥手中奪過來的,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他是誰了,他就是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傳奇的君王,他驍勇善戰在李氏家族的崛起中佔據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説李家的天下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淵當年起義建立了唐朝,那時的戰亂還遠遠未結束,李世民一人帶領軍隊東征西戰,為李家的未來拼命。
可能有人要説了,不是李淵的四子李元霸才是李家的福星嗎?我只能説少看點小説,李元霸在歷史上是沒有這個人的。那時的李世民是在外征戰,李淵的長子李建成以太子位監國。兄弟二人是一文一武內外兼備一時間傳遍天下。
李世民的軍權越來越大,兄弟之間的情感也是越來越清淡。朝廷裏面派別林立,太子與秦王的爭鬥越來越激烈。終於在這一天爆發,李世民以手中的軍權發動雷霆之勢的玄武門之變,快速地清除了李建成一黨的反抗勢力。
李世民清除了親大哥的勢力,緊接着迫使自己的父親傳位於自己。當年的天策上將終於成為了唐王,雖然這個皇位來得並不那麼光彩。但是天下大勢自然是有德者居之,李世民的皇位雖然來得不正,可他治理天下的本事還是值得稱讚的。
李世民繼位初期,天下因為常年的戰亂導致民不聊生。有的村莊男丁已經是十不存一,人口鋭減大片農田荒蕪,自然災害就會頻發,僅僅幾年的時間大唐就經歷了洪災、蝗災、雪災。這對於老百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李世民勵精圖治大力發展農工業,僅僅幾年的時間就將初唐時期的貧瘠、困苦、衰敗的頹勢扭轉過來,強國之像已經展露無遺漸露猙獰。四處環伺的強敵也被大唐一一或消滅、或臣服,天可汗的名頭響徹各國,每年朝拜必不可缺。
雖然李世民的治國能力貫徹古今,可他育兒卻是失敗的。長子李承乾少時還是勤奮好學的好孩子,後面卻轉變為貪圖享受顛倒黑白的叛逆之子。還走上了李世民的老路:篡位,可惜他沒有他父親的能力,篡位以失敗告終。
第二個嫡子李泰同樣是精通琴棋書畫,除了身材肥胖一些算得上是難得的才子。可惜心術不正,結黨營私也是倒在了爭搶皇位的路上,與他的哥哥一起留在了歷史的記錄中,兩個優秀的兒子最終卻想着怎麼着把自己扳倒,李世民還真是帶了個好頭啊!
最終獲得皇位的是李世民的第六子,嫡三子李治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唐高宗。如果不是前面的兩個哥哥瘋狂在邊緣試探,李治也不會撿了大便宜。最軟弱的皇子做了皇帝,對於已經倒在這條路上的李承乾和李泰來説,真是莫大的諷刺。
在李治的前面還有一個哥哥,他是一位傳奇的王爺。他身兼兩個朝代的血統,應該説是歷代王爺中血統最高貴的,因為他的外公是隋煬帝楊廣。他身上流着隋、唐兩個朝代的皇室血脈,身份之高貴是哪個皇子都不能比擬的。
他就是三皇子李恪,常被李世民稱為“英果類我”的孩子,意思就是品格和能力最想李世民的孩子,導致很多大臣紛紛以李恪為風向標,以為他會是皇位的繼承人。事實卻沒有出現意外的結果,皇位還是傳到了皇后的孩子手裏。
道理其實很簡單,李恪雖然能力夠品德高尚。可他的身上還是有隋朝皇室的血脈,那時的唐朝官員哪一個沒有和隋朝打過仗。把皇位傳到李恪的手裏,那唐朝會不會變成隋朝呢?那些常年征戰過來的老臣自然是不願意將皇位傳到他的手裏面。
李恪的命運最後也很悲慘,李治上位後用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賜自盡了,身懷皇朝血統的王爺就這樣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以至於千百年後還有人為他惋惜,如果那時的李恪爭一下,會不會出現另外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