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隨便替孩子做決定後果有多可怕
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需要説服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或是孩子與自己的意見相左時,要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建議。但是孩子往往會跟父母唱反調,你越是讓我往東,我就越往西,偏不聽你的。其實,和孩子溝通也是有技巧和規則的,父母要想達到目的,多把決定大權交給孩子,也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溝通方式。
有研究表明,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常常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能力,而且缺乏責任感。因此建議父母多把做決定的機會交給孩子,讓孩子從做決定中培養獨立的能力,享受自我成長的快樂。
在上個週末,我帶孩子去和小區裏的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中途也和他們的家長聊了聊教育孩子的事情,這其中有個家長問我們一個問題,我覺得挺有代表性的 有個朋友帶着孩子到他家玩,臨走的時候,朋友家的孩子非要帶走他家孩子的玩具。那孩子肯定不同意,所以又哭又鬧的,問我們這事應該如何開導孩子?
當時我聽的第一反應就是: 這是開導的問題嗎?如果這事換成你家孩子沒有經過你的同意把你的口紅,手錶等一些你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了,你家孩子應該如何開導你?
這根本就不是我們成年人所認為那幾個玩具的問題,你要知道,這玩具對於孩子來説的重要程度其實就等於我們大人喜歡的東西一樣,只不過玩具沒有那麼昂貴而已。這就是相當於老家來個親戚,他臨走的時候,你媽把你的車子,房子都送給他了,那事後應該怎樣開導你?
所以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也不是自私,小氣的問題,是這個家長和對方家長的問題,為什麼要讓一個孩子來承擔這樣的後果呢?
那你可能想問了,如果遇到這種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呢?這裏給你個建議,你可以參考參考:
1. 不要顧及成年人的面子,孩子如果不同意,還是不要送了。如果對方家長是個懂事的人,你們之後還能成為朋友。但如果他因為這事惱了你了,也説明以後你們兩個以後不要做朋友了。
2. 如果説你覺得實在是面子過不去,覺得不好意思,那你就再給孩子買一個同樣的作為彌補吧,但是有個問題就是孩子未必能夠接受。
如果習慣了凡事由父母做決定,孩子會慢慢養成依賴的心理,逐漸喪失獨立性和自主性。
大學時候,同寢室的一個妹子,她每天都要給媽媽打好幾通電話:“媽媽,我們班正在競選班幹部,我要不要參加?”“明天開始降温了,我要不要穿羽絨服?”“媽媽,我們班級組織要去旅遊,我要不要參加呢?”這些事情她都要由媽媽幫忙做決定。
隨着認識的加深我才發現,這個妹子高中文理分科還有大學的專業都是由父母決定的,而她也從來沒有思考自己適合什麼。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們面臨着找工作,她也很迷茫,最後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去了一家房地產做銷售,但是她並不喜歡那種競爭非常激烈的氛圍,每天都過得特別壓抑,所以沒幾天就辭職了。父母還給她建議過幾份工作,她都做不久。最後,在父母的建議下回學校考研,可是讀完研究生以後,她仍然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
如果孩子從小缺少自己的主見,沒有機會做選擇,那他會逐漸喪失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工作、戀愛中都會舉步維艱。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同學,小到吃穿出行、生活學習,大到工作上的事情都沒有自己的主見,就像一個缺乏獨立思考的巨嬰。
在我身邊這麼有主見的人其實並不多,大部分人更多的是迷茫。高中的時候,不知道應該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大學也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一般都是看什麼專業熱門,再加上父母的意見;工作的時候,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也不知道應該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些迷茫,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從小獨立思考的機會少,當他需要為自己的重要時刻做出決定時,他就迷茫了,不知所措,有的甚至會退縮。
這其中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許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小,還不懂事,習慣地包辦孩子的一切,他們會認為自己經歷的事情多,他們幫孩子做出的決定更加深思熟慮,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但這也可以看出他們對孩子不信任和擔心。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説,一個獲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好的教育是要給孩子留有空間,留有讓他自主思考和自主活動的空間,這樣才能有利於他的成熟。所以適當的給孩子選擇權,其實也是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
有一句話説得很好,“世界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別離。”想讓孩子記住或是遵守我們的每一個教誨是不可能的,所以應該從日常的小事開始,可以試着跟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多聽取他的意見,讓他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幫他做決定。在做決定的同時,讓他們學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對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裏,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你點贊轉發,讓更多的人受益。當然,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或者你在教育方面有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和我私信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