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出生人口持續下降、婦女生育意願不高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謝文敏日前建議,多部門合作加強生育社會支持政策,加快建設普惠性托育機構,增加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補貼力度和覆蓋範圍,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托幼服務。
加強生育的社會支持,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命題。隨着老齡化進程加劇和社會人口結構變化,我國人口生育政策進行了全面調整,但配套支撐政策仍亟待優化。當前,社會發展節奏快,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隔代看護仍是主要模式。但一些家庭因為老人身體狀況不佳等原因,難以承擔看護幼兒的重任,成為一些家庭心頭的煩惱,尋求托幼服務就成為許多家庭的剛需。
從目前情形看,無論公共托幼事業還是民辦托幼行業,發展都還處在起步階段。由於缺乏政策支持,一些公共機構對托幼工作重視不夠,配套激勵手段不足,甚至視為“燙手的山芋”。而民辦托幼機構普遍呈現小散弱的特點,特別是3歲以下幼兒看護的特殊性,托幼機構收費普遍比較昂貴,並且孩子年紀越小收費越貴。與此同時,托幼機構從業者薪資水平普遍較低,人才引進困難,人員水平也參差不齊。
生育政策調整的同時,社會支持缺失的短板日益顯現。養育成本過高、無人照顧成為不少家庭不想或延遲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完善公共托幼事業、加快規範托幼市場發展已刻不容緩。某種程度上講,“托幼”是一件“大事”,而不應該成為一些家庭的“私事”。
一方面,要合理激發公共機構和用人單位的責任。一是鼓勵公辦教育機構資源向托幼領域延伸,通過政策支持建立公共托幼體系。近年來,一些城市中小學探索出台延遲放學、託管支持等服務,但多是零星試點,沒有形成機制。二是適當發揮幼兒父母單位的積極性,鼓勵用人單位創辦母嬰室和托育服務設施,實施彈性工時、居家辦公等靈活措施。比如,某大型互聯網企業聯合辦學機構建立專屬幼兒園,讓孩子在父母單位得到看護,贏得一片好評。
另一方面,要規範激發托幼市場企業行業的活力。市場是最高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市場的短板在於規範性。據瞭解,目前一些託管機構既未在工商局註冊登記,也未在教育部門備案,長期處於監管的盲區,導致幼兒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服務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快制定有關校外託管服務機構的管理辦法,明確托幼機構的服務標準和經營者、消費者及監管者權利和責任,讓“托幼”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托幼”事業應當引起足夠重視,需要儘早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系統謀劃。既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推動托幼公共事業儘快普及,推動托幼產業健康發展。又通過政策引導,培養一批既懂教育又懂經營、既懂教學又會溝通的從業隊伍,研發針對性強的精品課程,引導托幼產業高質量發展,免除更多家庭的“後顧之憂”。
來源:央視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