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方士族大家選擇與胡族統治者合作:實是出於自己家族的利益考量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編輯

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民族大融合。北朝的胡族統治者們,為了能管理中原土地與民眾,積極吸納北朝漢族士族入朝為官。對於這些門閥世家而言,與統治者的合作也是維繫自己家族榮耀的唯一途徑。

只有牢牢把控住政治權利的流轉,金錢、地位以及勢力才會源源不斷地隨之而來。漢族士族大家與這些胡族統治者們合作,自然是從自身利益出發。

但不可否認地是,正是由於他們參與其中,漢族的文化才得以保存流傳,並且在與胡族人的相處中,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繁榮才得以誕生。

編輯
一、北朝漢族士族對胡族政權的積極漢化1其一入朝為官與胡族統治者合作

西晉末年,司馬家族的內部混亂使得這個剛統一不久的中原王朝再次陷入動亂之中。北方的遊牧民族趁着這場動亂悉數南下。彪悍勇猛的遊牧部族令晉室皇族聞風喪膽,紛紛南逃。

在這場中國古代史無前例的大遷徙中,許多普通百姓以及士族大家也隨着司馬家族離開。只是很多北方士族大家考慮到遷徙的成本以及權勢的掌控,最終選擇留在北方。

這些遺留下來的北方士族大家擁有土地、武裝以及威望,當胡族統治者想要管理北方這片土地時,這羣人勢必成為當權者的拉攏對象。而對於這些士族大家而言,能進入統治管理階層就可以如從前一樣把持權柄,維持自己家族的榮耀。

互利互惠的局勢下,諸多北方士族大家與胡族統治者合作入朝為官,保全自身利益的同時,也確保了北方漢族百姓的安穩以及這個地區的穩健發展。

編輯
2其二積極推廣漢族文化與傳統

這些留在北方的士族大家在推廣漢族文化傳統上也是不遺餘力。其中以北魏孝文帝所受影響最深,漢族推崇的儒學文化深得其心。這些生於遊牧部族的北朝統治者不再一門心思放在武力廝殺上,而是推崇禮教的馴化作用。

他們不僅自己學習儒學等各類漢學經典,更是更改漢姓、變更服飾以及相關禮儀制度,以此博取百姓的歸順與團結。如此,雖然在北方是胡族統領的天下,但是無論人文風氣還是民俗禮儀,漢族的文化與傳統都得以延續。

編輯

並且儒學渲染的士族大家作為重要的管理者也將儒家的治國理念不斷傳承發展下去。對於當時北方的士族大家而言,這樣的舉措不過自然而然,但的確是因為有這批北方士族的堅守,才使得漢族文化得以連綿不絕流淌在那片土地上。

那些闖入中原的胡族們也在漢族文化的氛圍裏不斷融合創造出不同於原來的部族文化傳統。

編輯
二、北朝漢族士族吸納胡族文化促進民族融合1其一眾多漢族士族子弟變得勇猛善戰

中原民眾自然是不畏懼戰鬥的,自上古時期起中原就是羣雄逐鹿的地方。春秋戰國、漢代到三國,漢族子弟們也是從腥風血雨的殺伐裏拼殺出去的。大漢時期更是令擁有絕對騎兵優勢的匈奴人聞風喪膽。

只是擁有安穩農耕生產的中原王朝很容易陷入温飽思淫慾的狀態,不似那些遊牧部族風餐露宿朝不保夕,時刻處於生死存亡之中。也正是因為如此,人數不多卻格外彪悍的胡族人震懾住了龐大的中原百姓。

不可否認,這些胡族的勇猛是中原民眾比不上的。及至北方士族在朝堂上站穩腳跟,他們也清楚地意識到,亂世之中武力值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是以,在與胡族人朝夕相處的環境下,胡族人學習到漢族的儒學傳統,漢族人則不斷吸收胡族人勇猛的作戰方式。經年累月地相處學習下,大批北方的漢族子弟也越發變得驍勇善戰起來。

編輯
2其二為之後的隋唐盛世埋下伏筆

在這場五胡亂華的浩劫裏,中原這片土地上的民眾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衝擊。驕傲與自信悉數被踩碎踐踏,在一片廢墟之中,他們掙扎着努力向前。北方的士族大家們不僅在政治上取得了斡旋,與胡族統治者的合作裏更是護佑了一方子民。

為了躲避戰亂,無數農民以及散兵遊勇依附於士族大家。在與胡族的合作對峙裏,中原民眾們也變得越發驍勇善戰,不似從前的文弱與奢靡。這些北方士族大家無論從體格到心志都沾染上了胡族的剛毅與果敢。

亂世之中擁有殺伐的決斷力是至關重要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磋磨與鍛鍊,才能擁有再次恢復繁盛中原王朝景象的能力。隋唐的大統一畫面都是從北方士族大家的堅守與努力中誕生的。

編輯
三、為何漢族士族的文化生命力如此頑強1其一中原漢族文化源遠流長充滿魅力

胡族進入繁華的中原地帶,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但是最終他們這些胡族的統治者們還是被漢族的經典文化所影響。為之奈何?自然是中原漢族文化源遠流長充滿魅力。

中原的文明從黃河流域誕生,關於如何治理天下與休養生息,諸子百家們都有自己一套完備的理論,經得起歲月的磋磨與考驗。這些都不是生長於遊牧部族的胡族文明可以比擬的。

編輯

雖然這些胡族統治者們可以憑藉自身武力奪得中原的城池與土地,但是想要徹底征服這片土地,還是繞不開這片土地上的文明。想要真正征服一個民族,就要從文明上對其進行降維打擊。

可是當這些胡族統治者面對財力、資源以及素養都高的北方士族大家時,即便他們不曾理解中原的文明,也會對其擁有的管理與教化能力表示欽佩。他們不得不承認想要擁有這片土地,必須要向這些北方的士族大家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

編輯
2其二統領漢族終究是本族文化有優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面對歷史悠久且人數眾多的漢族子民,若是強迫他們對其俯首稱臣,勢必會迎來絕地反擊。畢竟擁有歷史文明的民族是有着自己的驕傲與尊嚴的,何況多年來,中原一直以正統自居。

面對蠻夷的入侵即便是暫時妥協,也不會徹底臣服。胡族統治者自然是希望這片土地上的子民順服,這樣自己得來不易的中原天下才能坐得安穩。自己外族的身份與這些民眾直接對接,勢必會造成矛盾,所以他們急迫地需要代理人為他們服務。

編輯

熟知中原文化,清楚整套管理手法並擁有威望的北方士族大家成為了不二人選。通過這些代理者的經營,胡族統治者們可以輕鬆享受中原的富庶與繁華。

無論是北方遺留下的漢族民眾還是胡族子民都能在完備融洽的制度下共存,降低摩擦與矛盾,這片經歷過無數戰火的北方土地才能獲得短暫的安寧,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才得以生存與綿延。

北方的士族大家們充當着緩衝地帶與黏着劑的作用,令漢族的文化與血脈得以保存流傳下去。

編輯
3其三胡族的文化水平落後容易被同化

這場漢族與胡族的民族文化大融合裏,無論是漢族還是胡族都改變了自己原本的面目。漢族文明憑藉自身的生命力與先進性在吸收胡族文化傳統的時候,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內核。

漢族吸收了胡族的家用物品的設置,如胡牀、桌椅等,但是骨子裏的儒家理論卻分毫不變。而水平明顯落後的胡族只能迎接被同化的命數,沉醉於漢字語言的便捷與魅力裏無法自拔,富足安逸的生活更是令他們意志薄弱。

曾經信奉的草原與山林之神悉數變化成儒家的孔孟二聖。草原上單純的弱肉強食一套並不能在這片土地上發揮作用。想要馴化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只能學習此地的先進文明。

編輯

在馴化民眾的過程裏,潛移默化間這些胡族的統治者與貴族們反而被漢族經典文化所同化。這些來自草原與山林的遊牧部族大抵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們並不知曉這種絕佳的傳播媒體形式會對人的思考產生多大的影響。

他們在馬背上得了天下,卻終究在漢族的教化信息裏俯首稱臣。若干年後,這些胡族子民們終究成為漢族大家庭裏的一員。

編輯
四、總結

在五胡亂華的混戰裏,許多北方的士族大家是清醒的。加上安土重遷的思想左右,令他們產生了想要留在故土搏殺一番的想法。北方的士族大家選擇與胡族統治者合作,其實是出於自己家族的利益考量。

只是這個行為確實促成了北方民族的文化與血脈融合,更是保全了漢族文明的流傳與影響。使得北方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僅擁有了胡族的勇猛,也擁有着經世治國的完備理念。

正是有這份韌性與實力,最終北方勢力一統天下,開創了隋唐盛世。而當面那些倉皇逃離安於享樂的南方士族卻大抵凋零。

參考文獻:《晉書》

《魏書》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