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搭配好的詩句
韻味十足
往往可以傳誦千古
庚子年
冬月廿三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眾所周知,古代詩詞最講究搭配,搭配好的詩句,韻味十足,往往可以傳誦千古。
可總有一些才子大家,就像我們現在講的挑戰權威一樣,他們認為,無論是下雨天還是大晴天,有一些詩句,跟隔壁老王家的詩句,似乎更配!
於是,就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詩體——集句詩。
集句詩的要求很高,作者不僅要遍覽全詩,更要才思敏捷,考慮意境相諧。好的集句詩,會讓人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豁然開朗感和一氣呵成感。
“詩佛”王維有句經典名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
喝了這杯酒,再也沒朋友~這是多麼令人傷感、惆悵!
可宋代詩人林震覺得,這世界不應該有那麼多傷感,更多的應是喝酒划拳,舉杯而樂!於是,他幹了一碗女兒紅,提筆就把王維的大作集句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後一句出自李白《將進酒》。林震就這麼一拼,整句詩的意境就變成:兄弟來,我們乾了這杯酒,讓什麼憂愁煩惱全都去死吧~
王之渙有個名句,我們也是耳熟能詳——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登鸛雀樓》
鸛雀樓與氣勢磅礴的黃河遙相對應,配以白日羣山,大氣!
但宋朝另一位詩人李龏(gōng)卻是個喜歡安靜的人。他覺得”白日依山盡“這麼靜美的景色,怎麼能被黃河水聲干擾呢?於是他也作了個集句了——
白日依山盡,
春風引思長。
後句出自晚唐雍陶的《答蜀中經蠻後友人馬艾見寄》。這麼一集句,一個”盡“,是意猶未盡,一個”長“,是情思悠長,完全變成了一副太陽落山,春風吹拂,桃花落了十里路,可我在想你的畫面~
前面的集句詩人都是不太出名,可能你就會覺得,集句只是小詩人間的小打小鬧而已,真正的大家是不屑一顧的。所以,下面我們來看看:
北宋宰相,著名詩人王安石,最愛玩的文字遊戲就是集句,一生創作了六十多首集句詩!他認為,創作一組集句詩不亞於構思一篇新詩。
相傳東晉才子謝安的九世孫謝貞有句名句叫”風定花猶落“,幾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都想為之續一句,但都沒有成功。
這時,王安石巧用前人的詩句續了出來——
風定花猶落,
鳥鳴山更幽。
後一句出自南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王安石這一集,平仄、意境,完美有麼有?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又繪出花鳥之生動,如畫,又如夢。
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也是一個集句迷!他是杜甫的鐵桿粉絲,所以他發明了新的詩歌形式叫“集杜詩”,就是專門把杜甫的詩句重新排列組合,比如下面這首:
讀書破萬卷,許身一何愚。
赤驥頓長纓,健兒勝腐儒。
每句分別出自杜甫不同的詩。
第一句出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句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二句出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原句為”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
第三句出自《述古三首》,原句為”赤驥頓長纓,非無萬里姿。“
第四句出自《草堂》,原句為”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可見杜甫的本意是想勸世人多讀書,但文天祥這麼一集,就把意境改成了秀才不如士兵的投筆從戎之情。意境完全相反,但整首詩卻可渾然天成!
就連文學之集大成者蘇軾也曾作過一首名叫《南鄉子》的詞——
何處倚闌干。
弦管高樓月正圓。
蝴蝶夢中家萬里,依然。
老去愁來強自寬。
明鏡借紅顏。
須著人間比夢間。
蠟燭半籠金翡翠,更闌。
繡被焚香獨自眠。
這首詞,每句都出自唐詩何宋詞名家之手。
上闋出處——
第一句出自杜牧的《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原句為:”聞君亦多感,何處倚闌干?“
第二句出自杜牧的《懷鐘陵舊遊》,原句為:”歌謠千里春長暖,絲管高台月正圓。“
第三句出自崔塗的《春夕》,原句為:”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第四句出自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原句為:”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下闋出處——
第一句出自李商隱的《戲贈張書記》,原句為:”危弦傷遠道,明鏡惜紅顏。“
第二句出自歐陽修的《減字木蘭花》,原句為:”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第三句出自李商隱的《無題》,原句為:”蠟燭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第四句出自李商隱的《碧城三首》,原句為:”鄂君悵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
蘇軾不愧是文學集大成者,他在集句時還對名句做了一些細微的改動,讓整首詩渾然天成。
集句自宋朝開始廣泛流行後,一直延續到元明清。湯顯祖的《牡丹亭》,每出戏後大都有一首集句詩。但清朝過後,集句開始逐漸式微。
21世紀後,隨着時代的發展,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唐詩宋詞的追求熱潮。我們開始歎服古代詩人的智慧,羨慕他們的人品,嚮往他們的生活。
相信用不了多久,集句這一古老詩體將會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迴歸我們的生活!
你點的“贊”和“在看”,雲上君都喜歡
雲上文化團隊招募
原創作者&朗誦主播
期待您的加入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説不完的畫裏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 戳上圖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