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説
隨着基礎教育的普及,不再一味地追求應試教育了,把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下一個目標,但是多年來形成的教學模式很難在一時間得到改變,但一直在為這個目標作着努力,“減負”就是第一步。
在此之前我國中小學生課業壓力非常大,每天光寫作業都要寫到半夜十一點,十二點左右,小小年紀揹負着巨大的學業壓力,導致情緒出現問題。
家庭作業多,不光是學生受累,家長也不好過,尤其是之前出現老師把檢查家庭作業的任務推到家長身上,讓家長飽受折磨,後家長不得不借助媒體的力量,把這個重任推出去。
後各省教育部也出台政策,“老師不得以任何理由讓家長批改家庭作業,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取消老師的評優資格。”這一政策的出台也讓老師和家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但是學生減負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為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在此規定“小學階段作業不得出校門”,也就是説小學生所有隨堂作業在課堂或者自習課上完成,由老師在旁輔導,讓學校的責任迴歸學校,讓家庭的責任迴歸家庭。
大眾對於“小學作業不出校門”這一政策的看法
學生家長:學生樂得輕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起早貪黑寫作業了,家長也很開心,對作業這一塊可以徹底放手了,因為此前就算是不用家長批改作業了,也要在旁輔導,這回所有作業在學校完成,沒家長什麼事了。
老師:對於老師來説比之前要辛苦很多,因為“作業不出校門”的下一步應該就是“課後服務”,也就是説學校性質的課後輔導班,現在有很多省市已經開始實行了,一天交4塊錢就可以在學校由老師輔導做作業1個半小時-2個小時。
那對於老師來説就相當於晚下班2個小小時候,然後這個工資補貼估計在100元以內,投入與得到完全不成正比。
其他人:大眾對於這個政策也不是很認同,因為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在內卷化盛行的當下,如果學生家長作業在學校都做完了,就證明放學時間都空出來了,那保不齊有家長會把孩子送去上興趣班,那就起不到減負的作用了。
分析:
近年來為中小學生減負教學模式做出了不少的改變,除了“小學作業不出校門”飽受爭議外,關於“不公佈分數成績排名”這一決定也充滿歧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繼不公佈學生分數和排名後,連試卷都不發給學生了?
現在很多省市中小學其中期末考試都不公佈成績和排名了,會用“優秀、良好、合格”或者是“ABC”三個等級來排列,學生具體的分數和排名學生和家長都不知道。
此前就有人對這種方式表示過質疑,畢竟現在還是應試教育,需要過中考和高考這兩關,而這兩關都是根據排名去制定分數線的,尤其是高考需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去報考,如果一直不知道成績和排名又如何進行自我評估呢?
雖然説不公佈成績和排名是為了給孩子減負,也為了再次避免因考試成績出現極端行為的學生,但是人需要適應環境,而不是反過來讓環境去適應你,這不就是明目張膽的“掩耳盜鈴”行為嗎?
而且據一些家長爆料,有的學校不光是不公佈成績不排外名了,連考試試卷都不發給學生,試卷又教導處統一保管,老師要進行學習評估都要去申請。
不發試卷如何根據錯題進行改正,一次來提高成績?這樣的行為讓人難以理解。
不公佈成績和排名有利也有弊
弊端:上面我們説的一些都是不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的弊端,不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不利於升學。
還有遷就弱者的“嫌疑”,畢竟如果現在學生連直面自己成績的勇氣都沒有,未來如何面對複雜的社會呢?
利處:不公比成績和排名進一步接近了素質教育的目標,不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讓教學更多樣化。
也照顧到了那些心理素質差的學生,讓其不再因為學習成績備受打擊,避免做出過激行為。
不公佈成績排名有好有壞,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