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清退超齡博士”也是一種教育公平
近日,東北大學清退52名超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研究生,其中一人2002年入學“讀博”已18年。東北大學博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在校最長年限(含休學)為6年。(10月21日澎湃新聞)
在差異化、分層化的學歷金字塔中,“985博士”顯然處於塔尖的位置。高校下大力氣“清退超齡博士”,不僅讓相關制度規範落到實處,也突破了利益的藩籬和關係的束縛,顯然值得肯定。在一個人情社會、關係型社會,“清退超齡博士”即使沒有損傷一些人的實際利益,也會損傷他們的“臉面”;敢於動真格、敢於啃硬骨頭,需要給予肯定。
在規定的學習年限難以順利畢業,一方面是由於博士畢業要經歷層層關卡,很不容易;另一方面,一些博士生即使不畢業,也不會影響他們的生存生態;“在讀博士”的身份標籤,對部分人而言只是錦上添花、只是給臉上“貼金”,因此他們不願意吃那份苦、受那份罪去追求畢業。一些沒有工作、等着拿到博士學位去就業的年輕人,往往會咬緊牙關一鼓作氣。
博士有規定的學習年限,“超齡博士”不僅擠佔教育資源、影響新陳代謝,也會破壞社會風氣。不管是否真心熱愛學術、不管將來博士學位有沒有用,想方設法地讀上博士再説;找門路、找關係,讀博機會成為“香餑餑”,讓一些原本渴望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的年輕人無緣讀博,卻讓有些“鍍金者”近水樓台先得月;真正讀上了博士,卻又缺乏創新能力和吃苦的定力和耐心,導致一些博士遲遲難以畢業。
在過去,高校並非沒有關於博士生學制的規定;然而,博士生淘汰機制並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讓制度規範淪為某種意義上的“稻草人”。由於多年積壓,退學處理規模之大、超過規定學習年限之久、處理決定之滯後,折射出一些高校的管理“寬鬆軟”的問題。超齡博士事實上的“已退”與形式上的“被退”只不過一張紙的距離,卻被擱置了幾年甚至上十年。
“清退超齡博士”不僅有法可依、有據可循,還可以重塑全社會對知識的尊重和對學術的敬畏。對那些角色扮演不合格的“超齡博士”進行清退,説到底只是一種價值理性的迴歸——要讓那些已有的制度規範真正地發揮效力,而不是讓它們形同虛設;對“超齡博士”的放任和縱容,傷害的是守規矩、勤奮的老實人,損傷的是教育公平。
“讓學生忙起來,讓教學活起來,讓管理嚴起來”,有助於激發高等教育活力,點燃希望之燈;既要嚴把“入口”也要嚴控“出口”,讓“學歷不再好混”成為社會共識。高等教育關係到社會流動,“清退超齡博士”讓淘汰機制發揮應有作用,不僅有助於減少“學歷鍍金”現象,也有助於激勵和鞭策求學者更用心、更下功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