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To學弟學妹們”幾個彩色大字旁,是20餘封來自高三學長們的親筆信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這兩天,上海市敬業中學心理室外的海報欄,成了高二同學們的熱門“打卡點”。“To學弟學妹們”幾個彩色大字旁,是20餘封來自高三學長們的親筆信。
“要多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多為你們的高中留下更多的記憶”“趁最好的時間做最好的自己”“要珍惜放學後和朋友們一起看日落和雲朵的機會,因為後來會發現,三年真的很短”……敬業中學心理老師姚項哲惠告訴記者,這是高三最後一節心理課上,同學們完成的最後一份高中階段心理作業。部分有代表性的書信,被張貼在了海報欄。
“雖然是寫給學弟學妹的話,但是可以看出,很多話其實也是他們説給自己聽的,是對高中生活的回顧和總結,也是一種心理的疏解。”姚項哲惠告訴記者。在書信中,有同學似乎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初來此地,你或許迷茫,或許不安,或許不知所措,然而三年後的是留戀、是回憶、是點滴”。
男生的情感也能很細膩
“在這裏,你永遠聽不到嘲笑與譏諷,在這裏你可以永遠嘗試新的東西……你可以跟老師打球,你可以跟老師看球,你可以跟老師‘油腔滑調’,你也會在分別時意識到你早已不能和老師和同學們分別……也許,當你在多少天,多少年後,重新拾起在某個角落留下的照片、試卷,又或是各種自己有特殊意義的物件,你會重新喚起今天的記憶……”這段充滿感情的表達,來自男生徐昊宇。令小姚老師有些意料的是,和徐昊宇一樣,不少平時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男生,寫起信來文筆細膩,充滿了對母校的不捨和對學弟學妹的叮嚀。她欣慰地看到,在最後衝刺關頭,在大考前緊張的空氣中,書信給了很多不善語言表達的學生,一個情感的出口。
圖説:書信中,學長們鼓勵學弟學妹別荒廢三年時光,要主動參與校園生活
書信中,學長們鼓勵學弟學妹別荒廢三年時光,要主動參與校園生活,要“抓住一切靈感,別讓它們溜走了,不然那樣的生活就太無趣了”“動起來,去做想做的事”“別害怕參加各種比賽,別害怕對想説的人説想説的話,別讓自己再後悔”“如果在猶豫要不要買某樣東西,那就不買;如果在猶豫要不要去做某件事,那就去做”;要學會制定目標,並且要練就強大的執行力,“學習計劃訂好之後就去施行,不要拖,會來不及”“多去找老師問問題,看到機會要主動爭取”;更要珍惜難得的同窗友誼,學會人際溝通,“不要與同學打冷戰,不要吐槽他人,因為你不會知道他人有多麼傷心。不要語不過腦,想想,這是人生路上的過客,也可能是永恆”……平日裏,他們或許嫌師長囉嗦,但如今當他們要説些什麼時,也是幾乎一樣的“苦口婆心”——“努力學習吧,以期自己回頭再看時,不會抱怨為什麼沒有再努力一點。
海報欄裏,也有人毫不避諱自己曾有過懵懂的校園愛情,但卻沒有完美結局,於是提醒學弟學妹:“不要把寶貴的高中三年浪費在談戀愛上!趁年輕好好學習,豐富自己!”
最希望每個人能“做自己”
記者發現,18歲少年對學弟學妹最多的叮囑,濃縮成三個字,“做自己”——“愛惜自己,無論別人是否喜歡你,你一定要愛護自己”“不要否定自己,你是自己的星星”“無論發生什麼,做你自己,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人生不屬於別人,也不用去模仿別人”“選科要謹慎,根據自己情況選,不要人云亦云”……在姚項哲惠看來,這和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有關——高中生自我意識凸顯,“我是誰”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核心議題,想要“做自己”是他們的發展需求。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00後獲得了更多平台去表達和呈現自我,因此,他們也成為了特別關注自我成長的一代。不過,姚項哲惠坦言,對同學們而言,怎麼“做自己”充滿挑戰。很多學生仍舊是在意他人看法的,因此,家長的尊重、肯定,同伴的相互支持,非常重要。
這名90後年輕老師也曾就讀於敬業中學,是同學們的“大學姐”。回到熟悉的校園任教,也更容易和大家產生共鳴。她説,老師們也計劃着把這些師兄師姐們的“金句”,做成書籤等文創產品,並印在學生生涯手冊上,當作一份紀念,讓更多人能讀懂那些和青春、和成長有關的故事。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