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教育,學歷認證新風尚?
圖片來源:pexels
在電影《阿比阿弟的冒險》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存在智商缺陷的主人公泰德接到學校通知,如果不能通過此次歷史考試,就將與畢業證無緣。這種現象之所以出現,與當今學校教育的運作模式密不可分。
喜劇的外表之下,隱藏着的是人們共同的願望:教育體系需要改進。然而,在如何實現真正的變革上,人們卻產生了較大分歧。
今年以來,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 成為區塊鏈行業中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也為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們開始猜測,NFT 能否成為撬開教育變革大門的槓桿?
技術接入,教育走向快餐化教育自誕生以來一直乘着工業革命的東風。無論是學校架構、組織紀律還是教育模式,都深刻反映着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氛圍,保證教育可以在塑造下一代公民和勞動力上發揮非凡的價值。
但是,隨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演變速度遠超傳統時代,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加劇,新職業層出不窮,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變得越來越困難。不難想象,正處於 K12 階段的學生將在未來從事大量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新的技術和工具的出現往往會點燃行業走向新階段的火種,同時帶來了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在工業時代甚至整個 20 世紀,「信息」都被視為一種稀缺資源。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接受和消化信息,這一點在 information 一詞的字面含義上有所體現。温德爾·貝瑞(Wendell Berry)在他的文章「信息時代的地方性知識」(Local Knowledge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中寫道:「in-form 就是在內部形成(form within)。從這個意義上説,信息與教育產生了聯結,接受信息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形成思想和個性的過程。」
貝瑞還指出,隨着信息越來越容易獲取,信息轉變成為了一種隨機出現的「事實(fact)」:「……信息傳遞的結果導致了事實間相互隔絕,並且以孤立的方式存在。」
按照他的説法,為了換取信息傳遞的高速度和低成本,信息的價值一再降低。隨之而來的,學生獲取信息的成就感也大打折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看待信息的角度,從而滋生了學生們對待學習的消極情緒。
就像阿夫納·奧弗爾(Avner Offer)在「美英 1950 年以來關於財富和幸福感的難題」(The Challenge of Affluence Self-Control and Well-B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since 1950)一書中所指出的:「財富滋生急躁,而急躁會破壞幸福感。」
奧弗爾論證的對象是物質財富,但同時也可以類推到知識和信息上來。根據奧弗爾的想法,只有智慧和謹慎相結合才能生產出財富。一個完整的受過教育的人應當擁有對話、批判性思考、提升技能和創造美好生活的智慧,並且可以將其與正確運用知識的能力結合起來。
然而,隨着各類傳播渠道的不斷搭建,信息財富在整個社會充分湧流,急躁開始侵蝕人們的謹慎、洞察力、智慧和幸福感,誘使他們越來越傾向於追求短視化、快餐化的成果。逐漸地,人們在獲取信息上越來越熟練,卻不明白該怎樣正確地使用信息,信息原本「塑造思想和個性」的功能被切斷了。
這種由技術帶來的改變也同樣滲透到了教育層面。人們將各種各樣的技術接入教育領域,這的確大大便利了教育教學過程,卻也削弱了教育塑造學生思想和個性的本質功能。就像大衞·愛潑斯坦(David Epstein)所説:「你可以看到人們的手機裏裝着幾乎全人類的知識,但是他們卻並不知道如何整合這些知識。他們沒有接受過關於思考或推理的訓練。」
究其原因,教育體系只關注成果,成果反過來為技術手段的接入附加了合理性,弱化了人們對教育本質功能的關注。學生們坐在課堂裏,學習着 PPT 上平面化的知識,卻又需要通過觀看視頻才能瞭解現實世界。他們付費參加考試培訓、訪問學術資源網站、使用程序輔助計算、利用 GPT-3 (自然語言深度學習模型)寫論文......教育也逐漸變成了通過零散載體獲取信息的過程。
人們認識到,教育急需尋求破局之法。我們如何改善教育體系?怎樣才能讓教育擺脱機械的信息傳遞模式,迴歸塑造人格的本質功能?
創新載體,NFT撬開變革大門學歷認證是阻礙教育變革的主要困難之一。要想變革觸及根源,我們需要首先解決一個問題:如何評估一種教育模式或一段教育經歷的價值?
例如,在學校教育和在線教育中,人們總是認為前者比後者更可靠,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教育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結構,在理論上能夠保證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傳統學校教育體系中,學校和教師都必須獲得相應的水平認證,需要嚴格遵守教學標準並且進行教學評估。這讓學校教育能夠產生品牌效應,相比之下,在線教育無法提供同樣令人信服的教學資源。
如果有學生接受了一所沒有任何認證的教育機構提供的在線培訓,那麼在其他人看來,他等同於沒有接受過教育。即使學生們輸出了令人矚目的課程學習成果,但在短期內,沒有人會認可這種教育經歷。這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但是,如果我們試着轉變思維,不再通過機構背景判斷教育意義,而是試着讓教育過程更透明、更可靠、更有價值呢?NFT 為這種轉變提供了可能。
NFT(non-fungible token)意為非同質化代幣,本質上是一個技術性標識,能夠印證虛擬物品,證明數字資產的不可替代性和真實性。每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從 NFT 技術上來看,它基於區塊鏈上發行,因而實現權屬清晰、數量透明、轉讓留痕。目前,人們的主要關注如何通過 NFT 明確數字藝術作品或視頻片段的所有權,以此促進數字作品升值,保障創作者的售賣權益。
NFT 鏈接着通向線上虛擬社會「元宇宙」的接口,承載着「元宇宙」中的原生資產。隨着在線業務的增加,NFT 的應用環境逐漸開闊。教育經歷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也能夠以 NFT 為載體記錄在區塊鏈中,並且由學生永久持有。可以推斷,如果學生選修的課程能夠以永久公開的形式展示在區塊鏈上,同時公佈課程內容、培養方案、學習成果等細節,教育經歷就會變得比一行文字更有可信度。
由此,教育經歷將會獲得「收藏價值」,教育水平也將隨之提高。學校和教育機構再難把質量不過關的課程隱藏在學位和課程套餐之下,必須真正花大力氣、下苦功夫去研發優質的課程。
NFT+教育,釋放教育潛能發行 NFT 課程其實非常簡單。教師需要創建一個動態課程並擬定教學大綱,其中包含學生需要的基礎內容、學習任務等。教學大綱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契約」,是公開透明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並交付成果,每一份記錄在 NFT 中的數據都能夠實打實地顯示出學生們真正掌握了知識,獲得了能力,而不僅僅是擴充了信息存量。通過這樣的方式,教育「塑造思想和個性」的功能得以迴歸。
課程開始時,需要招募一名學生或者一個小組承擔聯絡職責,主要負責創建並製作原始 NFT,以及匿名收集學生們對教師和課程的評估意見。匿名調查非常簡單直接,學生們只需要在列出的價值矩陣中選出最符合實際感受的一項。例如:
課程價格偏低/課程質量超出預期,得分 1.25 分;
課程定價準確/課程質量符合預期,得分 1 分;
課程價格偏高/課程質量需要改進,得分 0.75 分。
課程結束後,教師會為每名學生製作一個獨特的 NFT 圖像並嵌入個人信息,從而讓該門課程的學習記錄公開可見,其他人可以通過訪問 NFT 查看學生選修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完成情況。此外,負責聯絡的學生或小組會把匿名調查中統計的分數除以班級學生總數,計算出教師和課程所得分數,以此來製作班級 NFT,這也是後續評選優秀教師或優秀課程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旦這套流程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創業經歷和項目成果,小到選修課程中的一項作業,個人全部的教育和工作經歷就都能夠集中展示在一個系統中,NFT 幫助人們建立了一份更有效率、更具參考價值的「認證清單」。
對於用人單位來説,NFT 也可以用於識別人才,為人員招聘和團隊建設工作打通捷徑。傳統招聘模式下,學歷學位雖被視為重要標準,事實上卻並不能幫助用人單位篩選出最合適的應聘者,反而是那些參加過行業培訓的人更具備用人單位需要的專業素養。
從更大範圍上來講,NFT 還能夠提升教育的易得性和公平性。它讓所有年齡、階層和地域的學生都可以藉助 NFT 系統展示教育和工作經歷,低收入地區、農村地區的學生可以放心接受經過認證的在線教育,以此提升個人競爭優勢、開拓就業發展機會。
中央認證機構將會消失,雖然官僚主義還會存在於發行 NFT 的學校和教育機構中,但總體來看並不會動搖教育民主化和自由化的趨勢。教育將會成為一種真正由教師和學生共建共享的過程,而不再由單方面主導和分配。
除此之外,傳統學校教育仍將佔據重要地位,不會因為 NFT 的出現而走向消亡。但傳統學校教育也將開放空間容納更豐富的教育模式,讓優質的受教機會惠及廣泛的學生羣體,學費債務不會再是難題。此外,NFT 將幫助教師延伸教學場景,而不再侷限於課堂之中。
我們也必須看到應用和推廣 NFT 帶來的挑戰:如何才能防止黑客干擾或發行 NFT?怎樣才能避免教師和學生勾結造假?雖然現在還沒有有效的方案阻止那些名不副實的教師和學生獲得 NFT,但是公開的教學大綱、名單和成績為評估課程的嚴謹性和真實性提供了依據,在市場選擇機制的作用下,NFT 間也會形成價值等級序列。教師們不可能永遠假裝他們的課程有價值,學生們也不可能長時間維持認真學習的假象。就像現在,一個學生或許可以靠作弊通過考試甚至拿到學位證書,但是他也必須擁有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找到立足之地。
總之,NFT 與教育的融合將推動建立更加民主的學歷認證體系,加快發展更為公平包容、開放靈活的教育。教師會與自己的教學質量綁定,成為「個人品牌」的基礎,那些用心鑽研的優秀教師也能獲得應有的福利和回報。學生的需求受到重視,能夠享有充沛的學習自主權,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更加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總結經驗。就業方面,全新的學歷認證體系讓簡歷更有參考價值,拓寬了人才與用人單位相互瞭解的渠道,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有用武之地。
我們深知,沒有一個體系是絕對完美的,在 NFT 應用到教育領域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解決,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探索。我們不應對新的可能性視而不見,也決不能脱離底層技術盲目追求遠大的未來設想。只有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實地,才能避免變革理想淪為「空想」。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多鯨”(ID:DJEDUINNO),作者Beau Brannan,編譯佳琪,來源:LinkedIn。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