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摔”出一片天,這個校長不一般!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經典

在羅霄山脈北支武功山深處的一所小學,一位體育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一切。25年來,朱志輝這所鄉村學校培養了上百名摔跤運動員,其中56人被省、市級體校選中,一人闖進國家隊。

我們的校長是體育老師

“農村娃娃首先要把書讀好,有練摔跤的勁,不如多幫家裏乾點農活。”

在羅霄山脈北支武功山深處的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新泉小學,聽説新來的體育老師朱志輝,要在學校推廣摔跤等項目,其他老師都面露驚色。

那是1996年,朱志輝剛從萍鄉市體校畢業,來到萍鄉市蘆溪縣新泉小學任教。

短小的身材、粗壯的臂膀、黝黑的臉龐……初見朱志輝,很難將他與校長、摔跤教練聯繫起來。

其實朱志輝在萍鄉體校的專業是舉重,臨近畢業選修了摔跤專業。因此他一開始“推銷”的是舉重運動。但在教學中,他發現學生更喜歡具有對抗性的摔跤,於是把重心調整到摔跤上。

在麻田中心學校的摔跤館,朱志輝(中)給學生示範摔跤動作要領。

當時,學校辦學經費緊張,但架不住朱志輝的軟磨硬泡,最終,學校挨着圍牆給摔跤隊搭建了一間60平方米木瓦結構的簡陋訓練室。

有了訓練場所,朱志輝又為訓練器材發愁。他把汽車內胎剪成長條,供學生們進行肌肉拉伸訓練;用木頭製成進行深蹲練習的槓鈴,靠控制兩端木頭片的厚度調節槓鈴重量;帶隊員去學校附近的小溪投擲石塊,鍛鍊手臂力量。

朱志輝還打起了母校的“主意”,在一通訴苦後,萍鄉體校同意讓他把淘汰的槓鈴、摔跤墊、深蹲架、人形沙袋等專業器械拖回簡陋的訓練室。

朱志輝從摔跤館的樓梯走下。

擺在朱志輝面前的難題遠不止這些。他漸漸發現,一些學生練着練着就不來了,“學生文化成績退步了,就把‘鍋’甩給摔跤課。”朱志輝又得上門解釋,同時督促學生學業。

暑假集訓,朱志輝帶着摔跤隊員,一人一張涼蓆鋪在教室的地上,一睡就是兩個月。他早起買菜,每天訓練結束後帶着幾名稍大一點的隊員洗菜、做飯。

朱志輝在晾曬學生們的摔跤服。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這羣孩子參加市運動會,獲得6金12銀的好成績。

朱志輝備受鼓舞,摔跤隊一直辦了下來。他也從一名新手教師,成長為小有名氣的體育教師。鑑於他的優秀表現,2006年他擔任起麻田中心學校校長。

“破天荒!體育老師還能當校長。”在質疑和驚訝中,朱志輝開啓了以體育育人之路。

搗蛋孩子變成摔跤的好苗子

1997年,被領進摔跤隊時,只有10歲的曾漢金,已在村裏“打”出了名氣。

在不少教師看來,曾漢金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學生,躲都來不及。可是朱志輝卻認為這個孩子“敢打敢拼”,是摔跤的好苗子。

“不行,孩子本來就頑皮,再跟着學武術,那以後就更不服管教了。”在曾漢金父母看來,有了一身“功夫”,孩子以後更容易惹禍。

作為師父的朱志輝(左上紅圈)和作為徒弟的曾漢金(右下紅圈)一起留影(1998年8月攝)。受訪者供圖

朱志輝好説歹説,在曾漢金父母半信半疑中,把孩子帶走。在入隊後的第一場較量中,一連三個回合,曾漢金都輸了。“摔跤不是打架,要學會在規則裏贏”,這是曾漢金在摔跤隊學到的第一個道理。

過了新鮮勁,練習扎馬步、側手翻、引體向上……高強度的訓練讓曾漢金叫苦不迭,隔三岔五逃訓。朱志輝鼓勵他:“放棄了,前面的苦就白吃了。”

一次訓練中,曾漢金踝關節受傷,昔日的“小霸王”痛得坐在地上抹眼淚,哭着要回家。朱志輝幫他穿鞋子,繫鞋帶,在台階前蹲下身子,“來,趴在我背上!”

背去食堂吃飯,飯後又揹回教室,放學後再將他交到父母手裏。就這樣,朱志輝背了曾漢金半個月。

暑期訓練時,曾漢金吃住都和朱志輝在一起。這個不一樣的老師,徹底走進了曾漢金的心裏,他決定要跟着老師好好練。

在麻田中心學校的摔跤館,兩名學生聽朱志輝講解摔跤動作要領。

摔跤打開了曾漢金人生另一扇門,他連續4年獲江西省少兒賽冠軍,一步步從市體校闖入國家隊,還獲得全國摔跤錦標賽第二名。

2012年,曾漢金因傷退役,回到麻田中心學校任教,“如果不是朱志輝老師把我領進摔跤隊,我現在可能只是個‘小混混’”。

2020年11月11日,朱志輝(右)和曾漢金在學校裏合影。

摔跤吧!同學們

如今,麻田中心學校有學生600餘人、教職員工47人,甚至有從縣城學校迴流的學生。在朱志輝的帶領下,麻田中心學校儼然從一所不知名的山村學校,成為遠近聞名的摔跤特色學校。

在麻田中心學校的摔跤館,兩名學生進行摔跤對抗訓練。

朱志輝決定把摔跤作為突破口,體教結合,培養陽光、自信、全面發展的學生。

朱志輝展示學生們在各類摔跤比賽中獲得的獎牌。

25年來,朱志輝這所鄉村學校培養了上百名摔跤運動員,其中56人被省、市級體校選中,一人闖進國家隊。

摔跤對孩子們來説,不僅僅是身體的錘鍊,更是性格的塑造。麻田中心學校摔跤隊員林俊安,在老師和家長眼裏一直是個內向的孩子,加入摔跤隊之後,林俊安逐漸開朗起來,在與教練和隊友的“切磋”中,他也逐漸願意開口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林俊安的妹妹林俊熙,從小就喜歡跟在哥哥身後一起訓練、玩耍。去年,10歲的林俊熙終於如願以償正式加入摔跤隊,成為為數不多的女隊員。

在麻田中心學校附近的草場,朱志輝(右一)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輪胎賽跑”訓練。

農村家長對體育的輕視是與生俱來的,在“練體育能有什麼出息”的質疑中,學校摔跤隊立下了規矩:如果期中、期末連續兩次考試文化課成績在及格線以下,就不能繼續參訓,也不允許代表學校或摔跤隊外出參賽。

“一個高水平的運動員,必須要有文化成績作支撐。”朱志輝説。

為普及摔跤技能,學校將“摔跤進課堂”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起點,把每個班的體育課安排為兩節連堂課,確保每個學生每週都能上一次80分鐘的摔跤專項訓練課。

在麻田中心學校的操場上,朱志輝(右)指導學生練習“摔跤操”。

如朱志輝所願,學校的很多學生都愛上了摔跤,附近的家長和村民也逐漸瞭解了這項運動。

但朱志輝也清楚,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去省隊、國家隊,每個孩子天賦不同,成為專業運動員的概率小。摔跤給了孩子另一個出路,但能走多遠,沒人能保證。於是,書法、美術、舞蹈等興趣小組活躍起來。體操課、圍棋課、足球課、乒乓球課等體育類課程也日漸豐富。

“體育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讓孩子們有規則意識和拼搏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朱志輝説。

阡陌的述説·尋找逆境中的微光

世界以痛吻我 ,

我卻報之以歌。

黃國平博士的經歷

再次提醒我們:

苦難不一定是財富,但奮鬥一定是!

身處逆境仍要散發微光,

無名之輩也成眾人榜樣。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人生經歷,

歡迎向《阡陌的述説》欄目投稿,

讓我們追着光,靠近光,成為光,散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