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山地特種部隊有啥特殊之處?揭秘清朝健鋭營的武備與日常
十八世紀,四川的金川地區酋長之間發生了幾次衝突.這個地區被劃分為小金川和大金川,每塊都有自己的土司統治。清朝一直寬鬆政策統治該地區,以給予當地首領官銜並鼓勵他們安分守己。1747年,大小金川之戰爆發,清廷派出了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干預並快速恢復了和平。金川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山區,有高高的懸崖和陡峭的峽谷。這裏的生活很殘酷,土地不適合農業,也不適合畜牧,當食物耗盡時,人們就會發起大規模的盜匪活動,襲擊附近的居民。這裏的城鎮有城牆和石塔做防護,有的高達51米。金川人早已習慣了戰爭,併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皇清職貢圖中所繪的來自小金川(上)和大金川(下)的人
相對應,清軍的主要力量-弓箭手在這片地形中也毫無用處,綠標軍在運輸和建造大炮時也遇到了很大困難。清軍的傳統作戰方式對於金川叛軍無效,他們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防禦工事。
▲金川防禦工事
乾隆皇帝在讀到他的滿洲祖先如何在17世紀攻破當時的防禦工事時受到啓發。他挑選300名最優秀的人,並用特殊的壁鱗戰術訓練他們。在傳統清軍經過多次失敗後,這支新線軍隊被派往金川,快速有效地結束了第一次金川戰爭。
▲激發乾隆的防禦工事圖
儘管在短暫的服役期內,他們出動的次數屈指可數,但立下很大功勞。1749年,乾隆皇帝專為其修建了一座名為“真勝寺”的寺廟,並將這隻隊伍命名為“健鋭營”。.健鋭營的訓練模式是主要訓練山地作戰與城塞攻防。
健鋭營一直駐紮在香山,那裏建有總部、兵營和訓練設施,還有為士兵孩子們建設的學校,部隊規模後來很快增加到3000人。戰爭結束後,來自金川的82名囚犯在該地區定居,共建造了62座典型的塔樓,其中一些為自己居住,另一些則為訓練所用。
▲香山訓練場地由一個65×40米寬的橢圓形牆組成,牆高11米,厚5米
▲士兵們預備訓練的場景
▲修復後的舊址
▲“圓牆”內部
▲看台
▲金川防禦工事(仿造)
皇朝禮器圖示一書中曾提到過健鋭營所使用的武器和設備:
雲梯總高2丈,共24階,上寬1尺2寸,底寬2尺,兩邊突出,頂部兩側是連接用的鐵輪,兩根長木棒則用來將鐵鈎鈎到頂部台階上。
戰鬥所用的大刀由鍛鐵製成,刀長2尺3寸,把長3寸2分,除配件是黃銅的以外,其餘都與當時軍官佩刀的風格相似。
長矛也是用鍛鐵做的,整體1丈3寸長,槍頭長9寸,它有一個帶有中心山脊的三角形點。這種矛是當時精英部隊使用的“虎槍”以及綠標軍使用的“釘槍”的結合版。
▲釘槍
▲虎槍
健鋭營鞭也由鍛鐵製成,竹節形狀部分2尺3寸5分長,護手部分是1.5分厚的鐵盤,把手由木頭製成,上覆黑漆,用鐵製鞍形物或用綠色絲線包裹。?
這種鞭屬於偏重的武器,大概是重型軍刀的兩倍重。優點是很難對其防禦,裝甲也不是它們的對手,當然這樣的重量需要相當的力量和耐力才能得到有效地發揮。
▲欽定軍器則例一書中陳列的健鋭營所用裝備
1771年7月,金川再次爆發戰役,綠營軍敗退後,健鋭營和火器營被派駐戰場,經過長期鏖戰,金川最終投降。
▲指揮第二次金川之戰的領隊
▲健鋭營的軍官
健鋭營還參與過諸如大小和卓之戰、平定台灣林爽文、莊大田起義、庫侖之戰等戰爭,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顧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