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對於哥舒翰晚節不保,《舊唐書》給了“醜哉舒翰,不能死王”的評價。一年後,哥舒翰就被敗退的安慶緒殺害。他屈節求生,也只不過多活了一年而已。
引子
哥舒翰的最後一戰,敗了,敗得很慘,敗得很恥辱,他敗給了老對手安祿山的部下。
洛陽大殿上,大燕皇帝安祿山得意洋洋:“你以前常常輕視我,今日如何?”
英雄末路,此時的哥舒翰低下高傲的頭,跪地求饒。
哥舒夜帶刀
哥舒翰和安祿山一樣都是“番將”,他是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後裔,簡單説哥舒翰是一名突厥族將領。他父親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使,母親則是于闐王的公主。出身富豪之家的哥舒翰沾惹了一身富家子弟的惡習,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終日賭博飲酒。
四十歲那年,哥舒翰的父親去世,他在長安為父親守孝三年。在這期間,他因受到長安尉的輕視,精神上受到刺激,才仗劍西行,到河西節度使王倕帳下從軍。
文武雙全、勇略過人的哥舒翰很快就嶄露頭角。後來的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對他十分欣賞,提升他為衙將。
天寶六年,王忠嗣遭李林甫陷害,幾乎被殺。是哥舒翰苦苦哀求,並願以官職為王忠嗣贖罪,唐玄宗被哥舒翰的真誠打動,才從輕發落了王忠嗣。哥舒翰接替王忠嗣擔任隴西節度使。
結仇安祿山
天寶五年(746年),哥舒翰升任大斗軍副使,當時任大斗軍使的是安思順。哥舒翰對這位年齡比自己大,資格比自己老的上司很不尊敬。兩人互不相讓,關係惡化。
而安思順是安祿山繼父的侄子,兩人雖沒有血緣關係,但名義上是堂兄弟,關係密切。安祿山出來為堂兄打抱不平,遂與哥舒翰交惡。
楊國忠和哥舒翰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安祿山。天寶十二年,在楊國忠的提議下,加哥舒翰河西節度使,封西平郡王,不久進太子少保。但哥舒翰耽於酒色,掏空了身體。天寶十四年二月又得了中風,不得不在京城養病。
潼關失守,哥舒翰難辭其咎
天寶十四年冬,身兼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的安祿山,在幽州起兵反叛。叛軍勢如破竹,僅一個月就攻下了東都洛陽。唐朝大將封常清一敗再敗,只好和主帥高仙芝合兵,退守潼關天險。唐玄宗聽信讒言,誤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大唐無將可用,不得不強令“疾病沉頓”的哥舒翰出山。
哥舒翰繼續執行堅守潼關的策略,堅守不出。而昏聵的唐玄宗在楊國忠的挑唆下,連續不斷地下旨讓哥舒翰出戰。哥舒翰無法抗旨,只能和部下“慟哭出關”,在靈寶慘敗,潼關失守。
潼關失守,固然有唐玄宗昏聵、朝廷奸佞當道、唐軍素質低下等主客觀原因,但更和哥舒翰指揮失誤有關,作為主帥的哥舒翰難辭其咎。
他先是借染病在身之故,將大量軍務交給德不足以服眾,才不堪大任的行軍司馬田良丘,致使“教令不一,人無鬥志”。
哥舒翰對此很生氣,就派人模仿安祿山的筆跡偽造了一封給安思順的信,然後將安思順抓起來,上書朝廷,請求誅殺。唐玄宗難辨真假,又倚重哥舒翰,就下令把安思順處死了。安思順之死,“天下怨之”。
安思順之死,看似是個人恩怨,哥舒翰公報私仇,私德有虧。但安思順之死讓哥舒翰的盟友楊國忠害怕了,他擔心哥舒翰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從此對哥舒翰頗為忌憚。有人對楊國忠説:“今朝廷重兵盡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於公豈不危哉?”
楊國忠於是選3000皇家馬場的衞士,組織成了一支軍隊,防範哥舒翰進京奪權。後又覺得3000人太少,又招募了一萬人的隊伍,由他的親信杜乾運帶領,以防禦叛軍為名駐紮在灞上。
最後在軍事上沒有周密部署和合理方案,措施失當,失誤連連。
兩軍會戰地點是靈寶,靈寶南依秦嶺,北臨黃河,又扼函谷關天險,素來是兵爭要地。安祿山的部下崔乾祐早就扼守險要之處,以逸待勞,靜等唐軍送上門來。
戰前哥舒翰先和田良丘等“浮舟中流”,觀察敵情。看到叛軍兵少而且陣型不整,便下令諸軍快速挺進。王思禮等率精兵5萬在前,龐忠等率10萬大軍繼後,哥舒翰率3萬河北軍在黃河北岸擂鼓助威。
崔乾祐看到唐軍開進,故意示弱。唐軍見叛軍陣勢不整,偃旗欲逃,便長驅直進,結果被誘進隘路。這時,叛軍伏兵盡出,從上往下扔滾木檑石,唐軍在狹隘小道上,擠作一團,人仰馬翻,死傷甚眾。
哥舒翰急令氈車在前面開道,不想崔乾祐早有後手,他用數十輛草車擋住氈車行進道路,又順風縱火。頓時煙霧瀰漫,唐軍看不清目標,以為叛軍在濃煙中,便亂髮弩箭,誤傷了不少自己人。直到日落矢盡,才知中計。
這時,崔乾佑命精騎從南面山谷迂迴到官軍背後殺出,唐軍前後受擊,亂作一團,有的棄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擠入黃河淹死,慘叫聲驚天駭地。唐後軍見前軍大敗,不戰自潰。哥舒翰親率的河北軍也爭相逃竄。唐軍全線崩潰,不可收拾。
哥舒翰帶領的這二十萬大軍,只有8000多人逃回潼關。次日,崔乾佑就一舉攻佔了潼關。哥舒翰被部下劫持到洛陽,最後變節投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