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眾所周知,我國恢復高考是在1977年,而在1981年,我國也迎來了第一批本科畢業生。案例來説,高考恢復後我國第一批博士也應該是在1985年那會了。不過,有些專業是本碩博連讀5年的,因此在1982年,我國也迎來了第一批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的博士答辯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博士論文答辯。對此,我國教育部門相當重視,參與答辯的老師也是一個比一個牛逼。幾乎雲集了當時科研界的頂尖人物,譬如參與“兩彈一星”研究的彭桓武、胡寧和戴元本,都是座上賓。
有這些大師把關,不愁出來的博士生含金量不高。其實,當時答辯的學生也是人才濟濟。這些第一批博士生,後來都成了我國各大科研領域的中流砥柱。那麼問題來了,當時這些人裏第一個參與博士答辯,同時也是新中國誕生的第一位博士生到底是誰呢?
其名叫馬中騏,話説回來,他這博士畢業可謂相當來之不易從大學本科到博士畢業,馬中騏整整經歷了26年。早在1956年那會,年僅16歲的馬中騏就考上了蘭州大學。由於他對物理學十分感興趣,當即便選擇了物理系。
為了不辜負自己辛苦考上的大學,馬中騏在校期間幾乎書不離手,只要一閒下來,他便開始鑽研品鑑書籍。大學4年下來,他幾乎犧牲了所有閒暇時間,專業知識也是相當精進。
本科畢業後,21歲的馬中騏留在了蘭州大學教書。而在蘭州大學教了3年後,馬中騏又努力勤學,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的研究生。而他的導師,則是當時“兩彈一星”的重要參與學者胡寧。
然而,命運就是如此變化無常。在研究生讀到一半的時候,趕上各種運動,馬中騏不得不回到蘭州務農。雖然馬中騏並沒有放棄念研究生的信念,在勞動期間,他還多次擠出時間來看書學習,但中途有兩次研究生重讀的機會,都被他完美錯過了。
幸好後來國家放寬了考試的年齡限制,他才能有機會在恢復高考後第3年重回學校。1982年,博士畢業的馬中騏正好趕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博士生答辯,而他也陰差陽錯成了新中國第一位順利畢業的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國物理學翹楚楊振寧還對馬中騏寄予厚望,並且親自把關了他的博士論文,同時還給予了高度評價。可見,馬中騏的理論知識是有多麼紮實過硬。
也是因為深受楊振寧賞識,馬中騏才成了第一個答辯的博士生。而錢三強親手給他簽發的那張編號為001的博士畢業證,至今被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那麼,如今距離馬中騏畢業已過去38年,作為新中國誕生的第一位博士,馬中騏混得怎麼樣呢?
其實,博士畢業後,馬中騏一直留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88年晉升成了研究員,而在1991年還被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2005年,時年65歲的馬中騏光榮退休,從奮鬥了一生的物理研究崗位退居幕後。
正如當年發放博士畢業證時,楊振寧評價他是一個“能留得下來潛心科研的人”,馬中騏用一生完美詮釋了這句褒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