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兒子出門的時候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説媽媽我們家的錢夠用嗎?我很疑惑,我和他爸爸一般只會在涉及到他用錢的時候,才會跟他討論關於錢的問題。
比如:他想買一個玩具價格比較高,我們會跟他一塊兒討論:這個玩具價格跟你想去的遊樂場門票差不多,因為這兩個都是玩兒的,我們只能選一個,你覺得你更想要哪個呢?而家中的其他收入、支出一般不會跟孩子説。
畢竟一方面我們認為孩子年紀還小,即使跟他講,他也理解不了;另一方面,不管家裏有錢沒錢,我們都不希望這成為孩子成長的負擔。
晚上放學後,我跟他聊天問他怎麼關心家裏有沒有錢?他説昨天班裏有個同學揹着一個拿購物袋改的書包上學了,老師説這是節約,挺好的;但同學説是因為他家窮,就是沒有錢買書包。
看着孩子清澈的雙眼,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想了想我説:“我覺得老師説的是對的,但考慮到你們上學使用方便,我覺得還是用書包更好一點,你説呢?”孩子無所謂的點點頭。我不能理解這孩子的家長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做這件事?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件事帶給孩子的壞處一定是大於好處的。
一想到讓孩子直接揹着“塑料袋”去上學就覺得很心疼,節約本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這並沒有錯,但不能讓孩子窮到骨子裏,這是給孩子自卑的枷鎖。
過於“節約”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1.對金錢的執着追求
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得到,對於孩子來説這就很危險了。當孩子小小的訴求卻一直得不到滿足時,他的執念只會越來越深,這會對他成人以後的金錢觀、價值觀造成直接影響。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揹着這麼另類的書包上學,他不會被嘲笑嗎?一定會的。孩子雖然小,但他們同樣有自尊心,同樣會覺得丟臉沒面子,長此以往他們會漸漸地覺得自卑,形成怯懦的性格。勤儉節約本來是一種美德,但不應該讓他成為打擊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工具。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又能教導他們勤儉簡約呢?
1、不買這件東西跟有沒有錢沒關係,而是它本身不被需要
對於孩子的要求我們不是有求必應的,但拒絕孩要讓他明白被拒絕的原因。譬如:孩子想吃零食但家長不答應,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是:零食對身體無益,而不是隨便跟孩子説沒有錢!
2、帶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與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孩子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被需要的成就感,感受自身存在的價值,他們會覺得原來還有比花錢、買東西更重要的事。
節約是值得提倡的好的品德,但要適可而止,須知過猶不及。
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