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寫説明文,除了養一盆花,還有3個方法寫好植物觀察作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春天來了,又是開始寫植物觀察作文的時候了。不少小學生都接到了拿一盆綠植到學校的任務,語文老師也開始教授植物觀察法,寫好説明文是作文基礎,但也絕對不是養一盆花這麼簡單。怎樣去觀察?觀察植物的什麼部位?除了觀察植物每天生長的不同變化,還得觀察什麼?而且即便是有觀察記錄,但是最後寫成作文該怎麼寫?這些寫作的基礎技巧和寫作方法,如何讓小學生明白?都是家長和老師需要思考的。為什麼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感觸:你把作文的句子、提綱幫孩子寫好了,可是孩子照着抄,照着編也寫不出來。到底是孩子寫作能力太差,還是孩子沒有理解説明文的寫作技巧?輔導過程中,家長該怎麼做?解答這些問題,小島老師想先和家長們説説,為什麼要寫説明文?
寫作文不會寫、寫不好,有很大程度並不是孩子詞語積累差,而是不會觀察,也就是我們語文老師常説的,眼睛看不到。對寫作的對象不瞭解,自然就寫不好。所以,觀察好植物,瞭解所寫的植物,是植物説明文的第一步。我們有些家長和老師,會一開始把植物的樣子、特點都和學生講一遍,聰明的學生會記錄老師和家長的話,照着寫。這對觀察來説,是完全沒有效果的。觀察植物的技巧除了用眼睛看,還有用鼻子聞,是不是開花很香?有沒有味道?還有用耳朵聽,雨水打在植物上,有沒有聲音?最後是用觸感來體會,植物摸上去是什麼感覺?有刺的,有稜角的植物都是什麼觸感?這是觀察的技巧,體會到了,可寫的內容就有很多了。
説明文最開始練習的是寫好植物的形態,一盆綠植,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葉子長什麼樣?開不開花?寫好這些內容,也可以構成一篇植物觀察作文,但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一定是要抓住植物的特點來描寫。有些同學在掌握了描寫的方法後,從頭到腳可以寫出幾百字的作文,描寫一盆文竹。但是文竹有什麼特點?全篇是沒有抓住的,這就會讓老師看完後覺得,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但是對文竹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我們説在植物觀察説明文中,多用擬人句、比喻句體現植物的品格,增強作文的寓意。這是對高年級説明文寫作的要求,對於低年級的同學,我們只要把植物的形態描寫出來就可以了。
文章的層次分明,一定是建立在寫作的順序上的。我們描寫的對象主體是文竹,那麼開篇肯定是以寫文竹為主,個體植物的描寫順序是:莖、葉、花、果,這是形態描寫順序。還有空間描寫順序,一盆花叢上到下,從下到上是什麼樣子?更或者是生長順序,豆芽是怎麼生長的?從一顆黃豆到長成豆芽,每一個階段的形態是什麼樣子的?這是生長順序描寫法。把握好順序描寫,才能讓植物觀察説明文有層次感,一篇作文就不是平鋪直敍沒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