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名稱相似專業不同,高考報志願請留心這些差別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如果連學習內容都不瞭解,只看名稱,望文生義,不知道這個專業想培養什麼方向的人,填志願就容易陷入誤區。

  小紅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心理醫生,於是高考志願填報了綜合大學的心理學專業,被順利錄取。然而學了一段時間後她才意識到,從心理學專業畢業只能成為心理諮詢師,不能成為具有診治和處方權的心理醫生。她決定轉專業,卻發現只有考到前幾名才有轉專業的機會,並且很多專業都不是想轉就能轉。於是她決定考醫學類的研究生,又瞭解到只有本科是醫學專業才有報考資格……“我總不能復讀吧!”小紅特別鬱悶,感覺自己跳進了一個“大坑”。

  其實並非心理學專業“有坑”,而是她在填報志願前,沒有弄清楚心理學專業的典型就業領域。心理學專業畢業後可以從事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心理諮詢、用户研究等工作,其中並不包含心理醫生。雖然都有“心理”倆字,但具體職業方向還是差別很大。除了典型的就業領域,考生在報考一個專業時,還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呢?

  首先要了解其學習內容,要知道這個專業到底學什麼。比如,園藝專業聽着像是插花,其實園藝專業是研究果樹、花卉、蔬菜等的育種和栽培,園林專業才是學習園林植物的種植、養護、設計。如果連學習內容都不瞭解,只看名稱,望文生義,不知道這個專業想培養什麼方向的人,填志願就容易陷入誤區。與此相似的如數字媒體技術和數字媒體藝術,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等,本質也有很大不同。

  如果再具體點,我們還可以研究“大類”下面的“小類”,比如你想當園藝師,除了考慮園林專業,還可以考慮風景園林專業。 聽起來兩個差不多,但園林專業在林學類下面,學習內容包括植物的養護,雖然也做綠地規劃,但主要是小塊地方的設計;而風景園林專業在建築類下面,不太考慮植物怎麼養護,重點在於景觀的設計。

  有些專業名稱完全相同,卻在不同的大類下面。如西安交通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設在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側重於偏工程方向的醫學信息與智能工程、醫學傳感與分子診斷、醫學超聲與高端影像等的學習;而清華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設在醫學院,教學研究方向是針對醫學的神經工程、醫學影像、微納醫學與組織工程等方面。因為學院不同,所學的內容和研究方向也有差別。

  還有些名稱有交集的專業,是在同一大類(學院)下面的,對於外行很具有迷惑性。比如前文提到的“00後最感興趣”的心理學專業,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以及師範類院校的“心理學師範專業”,雖然在同一大類,但這些專業的學習內容和典型就業領域不同。心理學專業一般指基礎心理學方向,偏認知神經方面,一般本科畢業後會選擇繼續讀研深造,將來從事科研工作;而應用心理學主要考察心理和行為的現象,並運用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本科畢業後,可以從事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心理諮詢、用户研究等工作;而心理學師範專業除了心理學知識,還會學習教育學的內容,要考取普通話和教師資格證明,一般會到中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心理老師……

  類似的例子還有同屬於電子信息類的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同屬於社會學類的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同屬於計算機類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

  與以上情況不同,還有些專業名稱完全一樣,但存在於不同的大學裏,它們研究的側重點也不同。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例,華中科技大學的強項是偏光電方向的,而華南理工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則偏材料方向。

  再如浙江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常常向工業和組織領域(如大數據方向)輸送優秀人才,而江西師範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在心理測量領域有優勢。

  同樣是計算機類專業,理工科院校的畢業生更多會考慮去互聯網公司,而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則可能會考慮到中小學擔任信息技術教師。

  新高考越來越強調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考生除了根據對自己的瞭解,回顧和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藉助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等方面,對自身進行充分的內部探索,還要探索大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典型就業領域、深造路徑、培養特色、畢業生就業率、是否學校重點專業等外部信息,最終做出志願填報。

  考生在進行外部探索時,可以運用資料研究法、訪談法和觀察體驗法收集信息。

  資料研究法指的是通過院校介紹的相關書刊、陽光高考網、院校官網、行業專家的微信公眾號、學職羣等收集資料。

  訪談法是指詢問就讀於某大學、某專業或從事某職業的親朋好友或招生羣的學長了解相關信息,網絡平台也能搜到這方面的自述或訪談視頻。

  觀察體驗法是指通過實地參觀某大學、旁聽某課程、在某崗位見習和實習,直接獲得相關的認識。也可以通過網課、校園VR全景漫遊等進行“雲體驗”。

  在收集外部信息的過程中,要注意鑑別,別對他人的主觀感受和意見全盤接受。有些同學在受邀對自己的大學和專業進行宣傳介紹時,可能會突出優點,略去缺點。

  高考志願填報是一個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充分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不能僅考慮熱門、高薪,或基於“不浪費分數”的想法,甚至想當然地帶着誤解和偏見填報志願,而要對自身的理想、愛好、特長等方面深入思考,綜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多方收集、交叉驗證;還可以與家長、老師和同學等進行商討,儘量探索得更全面、具體、真實,最終作出最適合自己的理性決策。

  黃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