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文/鬱風

(作者鬱風,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時事評論人;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户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提起泰坦尼克號,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卡梅隆導演的那部電影《泰坦尼克號》——傑克和羅絲浪漫悽美的愛情讓無數人唏噓不已。在真實事件中,1912年泰坦尼克號客輪撞上冰山後,2200名乘客僅700人生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場二十世紀最大的海難中,竟還有6名中國倖存者。他們是誰?因何來到泰坦尼克號上?獲救後又去向了哪裏?為何100多年內這段歷史鮮少為人提及?

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試圖解答這些疑題,製片方組建了數十人的中外聯合研究團隊,奔赴中美英多地,尋找這些倖存者當年的足跡,還原掩蓋在歷史迷霧中的真相。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毫無疑問,這6名倖存者所遭受的待遇是極為不公正的。當獲救者被施救船隻帶回美國受到民眾的真誠迎接時,這6位華人卻因為美國當時的《排華法案》被驅逐出境,還未得到休整便不得不去另一艘船上工作。他們也遭受了當時媒體的污名化攻擊。媒體或稱他們是躲在救生艇座位底下苟且偷生,或稱他們化裝成女人才得以登上救生船。

為了還原事件的真相,研究團隊進行了抽絲剝繭般的調查工作,從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文件、報道中找出相關資料,從一塊塊支離破碎的歷史碎片中拼湊出儘可能完整的事件樣貌。本着科學嚴謹求實的精神,研究團隊甚至製作還原了一條救生艇的模型。通過1比1的實體對比,團隊證實了“躲在座位底下”完全是無稽之談,所謂“化裝成女人”也更多是昏暗混亂環境下的誤認。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經過四年孜孜以求的不懈調查,研究團隊找到了這些倖存者的部分資料,尋訪到了倖存者的後人。大體可以確認,這6人都是當時奔赴英國的華工,都是水手或船上廚師,被所在公司派往北美船隻工作,因而登上從英國駛往美國的泰坦尼克號。這也從一個方面解釋了他們能夠生還的原因。

然而,泰坦尼克號只是他們人生的一個劫難,更多的困難還在等待着他們:返回英國後,他們遭遇了英國的排華風波,又被遣送回中國。之後,有的人便失去了蹤跡。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有跡可循的兩位倖存者中,一位方姓華人隱姓埋名、變更身份,在美國頑強地紮下根,在取得合法身份後還擔保不少親戚來到美國,在當地組成了一個華人大家族。但他對泰坦尼克號的倖存經歷卻諱莫如深,對自己的妻子兒子都未曾提及。另一位李姓華人則去了加拿大,在當地開了家咖啡館,街坊對他的印象都還不錯。

“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幾個/抹乾眼淚笑呵呵”,這是那位方姓華人寄往老家信件中寫的詩。他的老家在廣東台山,著名的僑鄉。他和另外兩位台山老鄉一起登上了泰坦尼克號,還帶上了西服領帶,他們原本計劃一起去美國做生意,憧憬美好的未來,可無情的海難讓他的兩位老鄉葬身冰山,而他自己,在經歷海難後不得不被迫放棄夢想一切從頭來過。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這6人的經歷,也是當時華人羣體蒙受的偏見、歧視、排擠等遭遇的縮影。他們明明依靠智慧、勇氣與頑強的意志在海難中艱難活了下來,非但沒有得到禮遇,反而被視為“不擇手段”的“懦夫”,成為媒體攻擊污衊華人羣體的卑劣藉口。

歷史悲劇不可再重演。如今,卡梅隆監製的製作團隊正視這段歷史的錯誤,打撈歷史的真相,不僅僅是為中國倖存者、為華人羣體正名,也對當前美國愈演愈烈的種族歧視問題敲響了警鐘。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但稍有遺憾的是,這部紀錄片採取了過於專業嚴肅的表現方式,更多展現的是研究員的講述和調查工作的不易,對倖存者們的生活軌跡着墨並不多。囿於資料和人力,有幾位倖存者的面貌仍然是模糊的;對泰坦尼克當時的逃生情景重現,基本是通過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畫面剪輯、手繪畫和3D建模來展現的,在表現力和真實感上打了折扣。

但不管怎麼説,這部紀錄片都打撈出一個塵封已久的歷史真相,也呼喚業界對相關歷史做進一步的研究,我也期待這些倖存者的故事能夠被豐富化,成為一個帶有傳奇磨難色彩的文藝創作話題,希望有一天,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傑克”和“羅絲”。

來源:荔枝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六人》:一段海外華人辛酸史的縮影|荔枝娛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