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留學之後你都形成了什麼壞習慣?

  看着周圍人出手闊綽、不為金錢所累的生活,常誤以為自己也有這樣選擇的權利。對於不掙錢的學生來説,消費水平、或者説渴望達到的消費水平超出了自己、或自己家庭能負擔的地步,算是個壞毛病。

  這裏消費水平可解釋為兩方面。

  一層,是指吃穿用度。

  一次和朋友聚餐,AA 後人均六十刀,嚇了一大跳。還記得一回到家,我就顫顫巍巍地給爹孃發微信懺悔、自我批評。父母開着玩笑説你不要太奢侈浪費,我知道他們沒有什麼批評的意思,但我依然內疚良久。這個例子算不得妥帖,可當時看到賬單時的“晴天霹靂”和之後持續良久的“不好意思”,真是至今記憶猶新。

  另一層,則是指生活方式、人生選擇上。

  那些不用顧忌學費,想讀多少年書就讀、想讀幾個專業就讀的人,最是讓我羨慕。還有那些可以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想去探索哪兒就去探索哪兒的人。

  最讓我感到抱歉的是,常常會不自知地在與父母的溝通中流露出對於那些高消費的嚮往,而這常讓父母感覺到壓力。“爸爸媽媽的能力有限,只能給你提供這樣的條件了。”聽到這樣的話時,更是會自責,自責自己自以為然地認為家庭理應提供這樣的條件,自責自己常常不知感恩只知索取,自責自己讓愛的人傷心。

  這真是個壞毛病。

  至於這是否可以激勵自己真地努力學習、賺錢之類的,那又是另一説了。

  Allen Wu,斯坦福,前留學DIYer,追夢者,現居舊金山

  在美國這幾年,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文化身份的褪色和缺失,這點越小出國的學生越明顯。

  從我自身的經歷來講,我 09 年剛到美國,那時候高中畢業,語文水平不説很好但至少還湊合,高中必背的古詩詞也還略記得一二。高中時還比較喜歡中國歷史,對百家爭鳴,孔孟之道,墨家兼愛,道家逍遙,法家治國還是抱有很大喜愛的。到了美國之後,為了讓自己大學四年不枉此行,我努力的去做活動:參加 ACM Varsity,做 Class President,做助教,同時還結交了一批一起能玩的朋友。慢慢地,我對美國文化接觸的越來越多。從最表層的流行文化 - football/baseball, taylor swift 到社會文化 - 政治, 憲政, 少數族裔權利。等到我到大三的時候我開始對西方文明和思辨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時我的課程基本上是:Roman History(羅馬歷史), Greek History(希臘歷史), US Political History(美國政治史) 等等。 每天看的書,基本上是看 Livy(利維), Plutarch(普羅托實) 談共和的興衰,Horace 和 Virgil 對於羅馬文明的讚歎,Machiavelli 對於現代西方政治的思考,以及 John Locke 和 Rousseau 的理性啓蒙。學習這些對我的好處在於,理解了西方文化的根基,建立了一個西方化的思維方式。

  大學政治課本之一 - 文明的衝突

  但是問題出在認同。為了融入,需要認同;認同也就意味着放棄部分,甚至全部原有中國文化的身份。Samuel P Huntington(薩穆爾亨廷頓)在他的書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文明的衝突)中就提到過,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是來源於兩個根基,因此核心價值不可調和。從我個人角度來説,這種中國文化的慢慢褪色可以從兩個層面看出。

  表層,包括我在內,很多留學生對於中文的運用越來越不熟練。説中文必然摻雜英文單詞(這點我自己也有問題 =_=),表達更多的是流行表達,並且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越來越少。

  跟我媽聊天,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隨口就説“我的時間很 flexible 啦”説完了才意識到老媽根本不會説英文。愣了半天想中文死活都想不起來 flexible 中文怎麼説。(詞的標準翻譯還記得,但是卻不知道在這個句子裏該怎麼翻譯)後來查了字典,才想起來是時間很有彈性的意思。即使這樣我還覺得有點拗口,感覺很書面語。

  以前腳被砸了倒吸一口涼氣就好了,現在下意識就大喊“Ouch(口語中類似於『卧槽』的表達 =_=)”

  美國一個學中國歷史的同學問我中國朝代的問題,我就考他“你知道中國朝代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順序是什麼嗎?” 他摸摸頭説不知道,説你教我吧。結果我發現我也背不全了(高中都是要學的。但是大學荒廢了)

  深層,是對核心價值的懷疑。父子不父子,家不成家。西方的平等的文化對中國傳統的家庭觀,社會觀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這次一月回家,為了很多瑣碎的事和父母起爭執。美國家庭有事直説,父母孩子平等的觀念不能説不是原因。

  隱私觀念超級強,在書房看書父母要敲門才能進來,有時忘記了不免又是一番爭執。

  個人觀 (Individualism) 明顯:大學之前在家和父母都是互相鬧。現在要是趁我不注意突然從我背後把我抱起來轉圈圈(以前他老這樣逗我),我雖不説,但是心裏多少不高興他沒經我同意就抱我。

  這裏並不是説中國的文化一定是要全盤保留的:任何一個文化都是在衝突中不斷進化的,所以理應兼修兩種文化的留學生,應該還是中國文化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可是,現在在羣體中看到的不是兼修,而是修西文而廢根,這點是我覺得留學生中普遍也讓人心痛的一個地方。

  PS:最近回美國之前,我就購買了很多書,但願來年能好好重拾丟失的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1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留學之後你都形成了什麼壞習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