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張騫的故事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故事聞名遐邇。漢武帝時期,張騫奉命一共出使西域兩次。第一次出使西域,張騫帶着胡人堂邑父等一百多號人出使大月氏,堂邑父在途中剛好做張騫的翻譯。但是在去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發現,隨後被擄去軟禁起來。匈奴單于為了拉攏張騫,進行了各種誘惑,還給張騫娶妻生子,但是依然沒有動搖張騫出使大月氏之心,他不改漢節,堅定忠臣之心,就這樣在匈奴部落生活了十年。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張騫雕像

終有一日,張騫趁敵人監視有所鬆懈,便趁其不備逃離匈奴的魔爪。但是沒有帶上妻兒便離開了,這裏就説明大漢之命在張騫心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動的。逃亡的道路十分艱難,但是張騫等人畢竟在匈奴的地盤生活了十餘年,這為他的逃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而他們非常順利的避開了匈奴的監視。他們一直向西逃難,路上飢寒交迫,物資缺乏,人煙稀少,困難重重,就這樣張騫等人來到了大宛國。大宛國的國君聽聞張騫的經歷後,派人將他們送到康居,康居王又派人將其送到大月氏。

事後,張騫動身回漢。在回去的途中不巧有遇到了匈奴,匈奴再次將他們帶了回去,就這樣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在匈奴內亂的時候,張騫趁亂又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地盤,回到了漢,這便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這次出使西域帶了三百多人,帶了絲織品以及牛羊等牲畜,這一次出使烏孫王國很是順利,因為匈奴那時候已經投降漢朝,所以路上已沒有了障礙。

張騫妻子

歷史書籍上對張騫妻子的描述非常少。只知張騫的妻子是匈奴人,併為其生下了一個孩子。很多野史説到,張騫出使大月氏的時候,在途中被匈奴發現,帶回去當俘虜。張騫成親後,其妻子對其是忠心耿耿,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正是這個道理。在匈奴之地生活了十年之久的張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出逃,若不是在其妻子的幫助下,張騫恐怕是很難逃出的。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張騫

張騫逃出之後,在大宛國國君的幫助下順利到達大月氏。當他啓程回漢的途中又遇匈奴,他再一次被匈奴抓走,回到了原來所生活的部落。張騫又準備第二次逃出部落,於是在匈奴單于死後發生內之時,在其妻子的幫助下再次逃脱,併成功回到了漢朝。據説在回到漢朝後不久,張騫的妻子便死了。無疑,張騫的妻子是一個在他成功背後的女人,但是卻被歷史所遺忘了。

也許真是張騫的妻子在匈奴中地位身份較高,張騫才不會向其他人一樣活動受限制,他成功出逃兩次,説明匈奴對其戒備已松。而張騫的妻子能夠對張騫死心塌地也説明了張騫也具有自己的個人魅力。他與匈奴交往時不拘禮節,寬闊的胸襟,為西夷人所愛,也為她妻子所愛。隨後才有其妻的忠貞不渝,追隨張騫回漢之事。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被深深地記錄在歷史書上,他的豐功偉績也為後世所稱讚,但是歷史書中卻少了記錄他妻子的一筆。

張騫是哪裏人

張騫是陝西城固人。城固縣雖在西北地區,卻有着”小江南”之稱.這裏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盛產蜜桔,多種土特產在全國聞名。城固縣的氣候也是非常宜人的,夏季沒有酷熱,冬季沒有嚴寒,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城固縣縣政府也極力打造整個縣城的文化與經濟的實力。因為歷史悠久,青銅器文化較為悠遠,在故城縣出土的青銅器就有好幾百件,這裏也成了全國著名旅遊景區,張騫紀念館,回龍寺,南沙河等旅遊景區聞名於世。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張騫雕塑

張騫之墓便是建在張騫紀念館中,為了紀念張騫,百姓將一對石虎供奉到現在,這對石虎是百姓用祈雨求神的,傳説它是張騫偶然從織女那所得。張騫的陵園分佈對稱,很有漢朝時代建築物的特點。另外南沙河風景旅遊區自然風光之貌迷人,魚鳥豐腴,山川秀麗,百花鬥豔。

張騫的故鄉固城縣也有美食存在,城固麪皮就是其中之一。麪皮白嫩細軟,香滑有味。再配上豆芽,菠菜等輔料,澆上各種醬料,獨有固城風味。麪皮可拌着吃,可以炸着吃,還可以炒着吃,吃法多樣,口味不同,是固城人們最喜愛的美食之一。

歷年來,固城吸引着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城固縣不僅出了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同時也出了別的著名人物。千百年來,城固縣的人們勤勤懇懇,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建設自己的家園文明,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形成了當地獨有的文化遺產。


張騫後代

作為絲綢之路的開通者,張騫在歷史上的地位顯著,同時他的豐功偉績也被後代世人所傳頌。那麼張騫的後代現如今如何呢?張騫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他的家鄉固城千里流傳,世世代代綿延不絕。據考古學家講述,現住在固城縣的張騫的後代還有五百多個。

為了紀念張騫,村裏的人還未張騫修建了一座張騫祠堂,每日祠堂前的香火總是不間斷的延續。祠堂內張騫的雕塑高大威武,牆上掛着一幅壁畫,其中寫着一副對聯。這樣小小的祠堂被張騫後代供奉至今,後代們對張騫的崇敬與愛戴之情全都表現在祠堂香火的不間斷。

村裏的第六十五代孫介紹説,張騫的後代主要分佈在城固的各個小村落裏,全縣大約有一千多個人,大部分都還在從事農業生產,也就是説張騫的後代幾乎都是農民,勤勤懇懇,帶着祖輩的踏實樸質的精神延續到現在。

再張騫的陵墓旁守着一對石虎,這對石虎對張騫後代來説算是他留下了的一件寶貴的財富。據説這對石虎是張騫乘槎時偶然從織女那裏所得的。當地的人供奉着它,求雨拜神,世世代代祈求它保佑當地人民。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張騫也不曾想到自己會開通絲綢之路,打開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也不曾想到,當初的一個勇敢的決定促就了今天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有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絲綢之路的開通。

張騫紀念館

張騫因為開闢了絲綢之路而被世人所稱道。這個漢朝有名的外交官成了世人所永遠不能忘卻的偉人,於是便有人修葺了張騫紀念館以表對張騫的紀念。張騫紀念館座於其故鄉博望村,先屬於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百姓為了紀念張騫,一直在供奉着一對石虎,傳説中這對石虎是張騫在泛槎時偶然得到的。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張騫紀念館

張騫紀念館整體呈對稱分佈,獻殿內有著名畫家為其所畫的張騫出使西域圖。殿內古風依舊,典雅大方,大門青磚綠瓦,頗有漢室宮殿建築的特點。東西兩區的景物陳列各不相同,東區主要陵園,展覽部分,西區則是展示地貌文化等部分。當地的風景人物精美照片也在館內供人觀賞。

張騫紀念館也時常有學術討論會在此舉行,主要是弘揚張騫勇敢無畏的冒險開拓精神,激勵世人向其學習。現在,縣城每年會舉辦一次張騫文化節來宣傳這種氣氛,這種獨特的城市精神是不應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磨滅的,張騫的冒險開拓精神時時刻刻激勵着現代人的心志。同時紀念館設有多種藏品,其中一級二級三級文物均有陳列供遊客欣賞,年參觀量達三萬人次。臧品除了供遊客欣賞,也會拿來以社會捐贈的方式進行弘揚精神。

張騫的開拓新道路的事蹟也是後朝後代所效仿和學習的,對後代的教育意義也非常重大。所以其紀念館被也稱為愛國思想教育之地。


張騫的精神

兩千多年來,張騫的精神一直沿襲到今天。他不怕苦,勇敢無畏的冒險精神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一直為世人所讚頌。當時漢武帝招募人員出使西域之時,張騫便勇敢報名,出使西域的道路困難重重,可想而知,沒有超乎於常人的勇氣與毅力是不可能主動報名的。因為沒有人走過西域的道路,張騫的出使西域的事蹟使他成為第一人。這條連接同西方發展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對當時和後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張騫出使西域圖

細數張騫的精神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張騫有着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出使西域,不僅道路困難重重,路上還會遇到殘暴的匈奴,喪命的幾率真的很大。但是胸懷大志的張騫毅然決然的前去大月氏。他已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第二。張騫有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眾所周知,在張騫出使大月氏期間,他被匈奴抓取當了十年的俘虜。匈奴為了拉攏張騫為他娶妻生子,即使是這樣,張騫心中仍舊不忘大漢的使命,十年之久仍未改變張騫的大漢之節,他也在處處尋找可以逃出去的機會。果然在一次匈奴鬆懈之時,他與甘父等人逃了出去,繼續前往十年前心中所要到達的目的地大月氏。如果換了他人,也許會在匈奴的地盤同妻子孩子安然的度過一生,然而張騫卻不是這樣。這樣的愛國之情也是無人能比的。第三,張騫還是個重信義的人,他對各國使者的禮儀之風贏得了西夷各國的愛戴,張騫的名聲在那時可謂是響徹一時。

張騫碑

關於張騫的墓碑,有一篇文章叫做《漢博望候墓碑記》,讀此篇文章能後感受張騫的信與義。你會從這篇文章中想到張騫的故里。去過張騫故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後代世人對張騫的緬懷之意,你能看到在張騫的陵墓旁,環繞着拍拍松柏,青翠的草叢以及那對守護了兩千年的石虎在陵墓前熠熠生輝。座座石碑感嘆着歷史的過往情懷,讚頌着張騫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張騫墓

在張騫墓前走一遭,帶着無限崇高的緬懷之前,多少人感嘆先人的堅強不倒的毅力。張騫把畢生精力全都奉獻在兩次出使西域的道路上,在被匈奴禁足的十多年裏,張騫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度過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矛盾心理使他徹夜難眠,心中裝有大漢的使命卻要被困在如此令人煩躁的環境裏。匈奴人不斷的籠絡張騫,使其歸順,他卻十多年秉持漢節,堂堂正正不踐踏大漢的尊嚴。

張騫的墓冢前豎立着一塊石碑,這塊石碑刻有民國國旗。這塊墓碑上的文字多次提到了西北聯合大學。是由這所學校的教授記錄了他在1938年對張騫墓的考古發掘。這塊石碑實屬不多見,聯大教授對張騫墓的修繕事件也是對城固縣的一筆有價值的貢獻。不僅證實了張騫墓的真實性,還為後來絲綢之路申報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做鋪墊。總之,張騫之墓承載着兩千年不變的歷史事蹟,墓碑也刻畫着永不變的歷史遺蹟,它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41 字。

轉載請註明: 張騫從匈奴逃亡的故事 張騫妻子是匈奴人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