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鯀禹治水的傳説故事 鯀治水失敗的原因分析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鯀禹治水的傳説故事

鯀禹治水,顧名思義就是鯀和禹治理洪水。鯀禹治水是我國上古神話傳説,鯀是禹的父親,在堯在位的時候,洪水頻發,人們只能到山上去躲避,但沒辦法莊稼和房屋都搬不走,受到的災害非常嚴重。於是堯派鯀被派去治水,鯀到了受災地區,採用了築造河堤的方法來堵住洪水,前後花費了九年時間才將堤壩築成。但後來又發了大水,堤壩全被沖毀了,人們受到的災難更加嚴重了,很多人都被洪水奪走了生命。鯀治水也就算是失敗了,他也被舜殺了。

父親鯀治水失敗了,禹臨危受命也被派去治理水患。他總結了父親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改變鯀所用的堵的方法,採用清理河道,開挖水渠的方法,經過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治理了洪水,百姓不再受到洪水災害,他也繼承了堯的帝位。這就是鯀禹治水的故事。當然鯀禹治水也是一篇文章,出自《山海經•海內經》,原文如下: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

意思是:當時發了很大的洪水,人們深受其害。鯀沒有經過天帝的允許就偷走了天帝的息壤,息壤是會自己生長的泥土。鯀盜取息壤之後便用它來堵住洪水。天帝知道了後,命令火神祝融把鯀殺死在了羽郊。後來天帝又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採用慢慢分散洪水的方法慢慢才治理了水患,天下也才安定下來。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鯀禹父子都是天神,被派去治水,禹的父親失敗了,最後禹才治理了洪水。這和真實的歷史雖然不太一樣,但結果都是相同的,只不過他們的身份不同而已。

治水能臣鯀治水的故事

説起大禹治水我們可能都知道,大禹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把洪水引進大海,為人民謀得了福利。他也因為治水的功勞繼承了舜的位置,成為部落首領。那麼大家知道鯀這個人嗎?他是大禹的父親,也是一個治水能臣,但他沒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價。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鯀治水的故事吧。

鯀治水

或許有些人不認識這個字,不知道鯀的讀音。鯀字讀作“gǔn”。它的一個意思是一種大魚,另一個意思是專指大禹的父親。我們知道在大禹之前天下都是禪讓制的,他父親鯀是堯手下的大臣。有一年黃河流域發大水了,當時可以想象沒有堤壩,沒有水利設施,自然發生大水就會淹沒流域內的莊稼和房屋,因此這邊地區的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堯派鯀去治理洪水,鯀就像俗話説,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麼可以用土來擋住洪水。於是他就採用以土來築造堤壩的方法,前後一共花了九年時間,才將堤壩築好。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一發大水就再次把堤壩沖毀了,水災反而加劇了,當地百姓被洪水淹的更慘了,鯀治水也是以失敗而告終。

等到舜繼位之後,舜認為鯀沒有盡力治水,責備他辦事不力,於是便把他殺死了。又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大禹用了清理河道,開挖河渠的方法才治水成功。當然有種説法是鯀消極治水,不能用好治水的員工,才導致了治水失敗,因此在神話人物中,他成了少數被嘲笑的對象。當然鯀治水還是對大禹治水有借鑑作用。

鯀治水失敗的原因分析

在上古神話中大禹是治水的功臣,解決了影響人們多年的洪水災害,禹也受到人民的愛戴和舜的賞識,於是繼承了舜的帝位。非但如此,禹的父親鯀也是善於治水的,説到這裏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鯀治水不是失敗了嗎?怎麼能説他善於治水呢。我們可能忽視了一點,在堯問大臣誰去治理洪水最好的時候,大家都舉薦了鯀,這就説明鯀是當時的治水能臣。至於鯀治水失敗是由於他採取的治水方式不正確,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鯀治水的方法以及鯀治水失敗的原因。

鯀伯治水

上面説到了鯀被推薦去治水,雖然當時堯認為他名聲不好且不聽號令,不願意讓他去,但不能找到更好的人選,所以最終還是派他去了。鯀去了水災發生的黃河地區,查看了具體情況之後便開始行動了,那麼他採用了什麼辦法呢?他採用的是用土來堵洪水的方法,俗話説水來土掩,他取土築起堤壩,想讓水在堤壩的範圍內流淌,所以才有了“鯀伯取土”的故事。

一方面我們要知道,黃河中泥沙非常多,致使河牀比較高,所以堤壩中的水幾乎在地面上流淌了,形成了地上河。這是很容易出決堤的。另一方面,用土築起的提拔不如現在混凝土那麼結實,且和流多彎曲的地方,也容易造成決堤。

當然結果也正像我們分析的那樣,鯀經過九年時間才築起的堤壩,卻禁不起考驗,再次遇到大水時就垮塌了,流域內的災情也更加嚴重了,鯀治水以失敗而告終。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鯀採取的治水方法是:堵,築造河堤。當然這也就是他治水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不難看出鯀之所以失敗,是他對地理情況分析的不正確,採取的方法不恰當,失敗當然也是必然的了。


傳説中的鯀是怎麼死的

大家知道鯀這個人物嗎?知道的人都會告訴你,他是禹的父親,也叫鯀伯。他是我國上古神話中的人物,據説他是黃帝的曾孫,也是顓頊的兒子,當時人們心目中的治水能臣。那麼他有什麼主要事蹟呢?鯀又是怎麼死的呢?

鯀伯取土

在這裏我們看看鯀的傳説吧,相傳鯀原本是堯手下的大臣,因為當時的黃河一帶發生很大的洪水,要知道在那個沒有水利設施的年代,發了大水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人們雖然可以往高出跑,但房屋和莊稼是帶不走的,沒有和房子和糧食,百姓也只能凍死餓死,所以後果是很嚴重的,於是堯就派鯀去治水了。本來在許多人舉薦鯀時,堯是不同意的,因為堯覺得鯀不聽話,名聲不好。但由於一時間找不出更加合適的人選,所以只能派他去了。

鯀到了黃河一帶,採取了用土築堤壩的方式堵住洪水,這可謂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先後用了九年時間,才把堤壩修築好。但之後又遇到了大水,堤壩被沖垮了。可想而知,洪水決堤之後是多麼兇猛,這一代的災情變得更加嚴重了,百姓流離失所,莊稼全部毀於洪水,更甚至大多數人都被洪水吞噬而失去了性命。鯀治水也就這樣以失敗而宣告結束了。

當然我們今天可以想到,治水只用土來堵,當然是不行的,洪水決堤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鯀治水失敗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等到舜繼位之後,追究了鯀的責任,認為鯀治水不盡力,用人也不適當才導致失敗,使得洪水之患更加嚴重,百姓受到的災難更加嚴重了,於是便下令殺死了鯀。

以上就是鯀治水的大概故事,以及他死的原因。當然在後代談到神話人物時,也不免有些人為他嘆息,有些人則對他有嘲笑之語。

鯀治水的方法是怎樣的

從古至今,水利都是統治者重視也必須重視的問題,都會派人治理或者修建水利工程,説到水利工程,我們就會想到今天許多著名的水利工程,比如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在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治水仍然時間不容易的事情,那麼在古代呢?在遙遠的三皇五帝時期,人們是怎麼治水的呢?在當時只能派一些有經驗的官員去治理水患,鯀禹兩父子治水就是一個例子。那麼鯀治水的方法又是什麼呢?

都江堰水利工程

首先讓我們來看鯀這個人,相傳鯀是黃帝的曾孫,禹的父親,被人們稱作鯀伯。在堯統治部落的時代,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人們深受其害,很多人被洪水吞噬,房屋被沖走,農田被淹沒,於是堯派鯀去治水了。那麼鯀用什麼方法 去治水呢?治水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

在當時由於沒有科學技術,所以只能採取人工治理的辦法。鯀到了災區查看了情況後,想到了那句諺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於是他就採取了土掩的方法,用土來堵,動員大家取土築起河堤來解決洪水。所以鯀治水的方法就是堵水,修築堤壩。結果當然也可想而知,自然是堵不住的。鯀總共花費了九年時間來築起這些堤壩,但一遇到大水,就有被沖毀了,這樣就會使得受災的人更多,受災的程度也大大加深。一旦決堤的洪水更加兇猛,一霎那就能吞噬一切,所以鯀治水以失敗而告終了。

鯀的名字到底怎麼讀

有時候,我們明明見到某個字很多次,或許也知道這個字的意思,但就是不知道它怎麼讀,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吧。比如我們在讀《山海經》的時候會讀到《鯀禹治水》這個神話故事,但不知道“鯀”這個字的讀音。那麼鯀怎麼讀呢?意思又是什麼呢?

神話鯀伯取土

當我們查過漢語字典就知道了,鯀這個字的讀音是:gǔn,第一種意思是:一種古代書籍上記載的大魚,形體非常龐大。當然具體是什麼樣子或者有什麼奇怪的習性,我們都無法得知。第二種意思是專指古代人民,他是夏禹的父親。那麼就讓我們看看夏禹的父親鯀的故事吧。

相傳鯀是黃帝的後代,人們稱他為鯀伯,他生活在堯舜時代,在堯統治部落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大水災,當時人們面臨突如其來的大洪水,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往高出跑,但房子和莊稼都被淹沒了,可謂是苦不堪言。於是眾位大臣都推薦鯀去當地治理水災,鯀來到災區,查看災情後決定用土修築堤壩的方式治理洪水。

鯀用了九年多的時間去修築堤壩,但沒遇到大雨,發大水,就再次把剛修築起來的堤壩沖毀了。當時生產力落後,有沒有什麼科學技術,所以在堤壩沖毀之後,大水決堤,致使很多百姓在水利喪生,災情反而更加嚴重了,所以鯀治水也就失敗了。

等到堯把帝位禪讓給舜以後,舜覺得鯀的此次治水非但沒有功勞,反而害了百姓,於是就下令殺死了鯀。這就是鯀治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