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闞純裕徐也晴):日前,教育部公佈2020至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名單中共包含35項賽事,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類。
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以及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均入選,而去年還在名單之列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被列入。
在合規的競賽中,創新、奧林匹克、科普、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大賽名稱中出現的高頻詞彙。
大賽的主辦單位多為學會、協會和各個基金會。中國科協承辦4項賽事,是舉辦最多全國大賽的主辦單位。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以2項賽事位居第二名。而主辦“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則是名單中出現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
35項競賽中,僅有一項未面向高中學段學生。相比去年,職高和中專學段也擁有了自己的合規競賽活動。
為治理各類違規競賽活動,減輕中小學生的課外負擔,2018年9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指出,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不得組織承辦或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清單之外的冠以“全國”“國家”“大中華”等字樣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不得為違規競賽提供場地、經費等條件。《辦法》中特別強調,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
2019年4月,教育部公佈第一批名單,包含29項賽事。
對比近兩年的名單,央視網記者注意到,競賽的分類和包含的活動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2019年,競賽活動被分為科技創新類、學科類和藝術體育類,而在今年的名單中,除藝術體育類維持不變外,其他兩項改為自然科學素養類和人文綜合素質類。
有8項比賽從名單中消失,其中就包括今年陷入獲獎作品造假爭議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今年7月,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遭公眾質疑。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近期個別競賽組織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如評審不嚴格、涉嫌家長代勞等,造成了不良影響。《通知》要求嚴格競賽評審,並再次強調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
同時,名單中增加了14項賽事。
據悉,此次發佈的競賽活動名單,由主辦單位自主申報,經教育部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公示和複核等程序後最終確定。
教育部要求,進入名單的競賽應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盈利為目的,做到“零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