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哥採風另一種意境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在擊敗項羽,擊敗西漢王朝後,劉邦向手下表示:“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可是,漢初三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的。其中,張良最後雲遊四海,獲得了善終的結局。蕭何靠着自污名節,也勉強獲得了善終的結局。與此相對應的是,呂后與蕭何合謀,誘韓信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由此,韓信的結局,顯然是最悲慘的了。那麼,問題來了,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鍾離眛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對此,漢高祖劉邦準確親自前往楚國。·《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記載:“高祖且至楚,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 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相對於張良和蕭何,韓信顯然沒有對劉邦忠心耿耿,一度有了起兵造反的想法。當然,這也是因為張良和蕭何在初期就輔佐劉邦了,而韓信一開始是項羽的手下,後來才轉投劉邦的。所以,韓信對於劉邦的忠誠度不高,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不過,對於韓信來説,謀反的念頭一旦有了,之後就很難杜絕了。
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後,韓信心懷怨恨。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因其過去是韓信的部將,所以去拜見了淮陰侯韓信。對此,韓信就讓陳豨在外面造反,然後自己在京城響應。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説:“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公元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因為他等待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記載: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
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韓信一方面暗中派人去告知陳豨,讓他儘管起兵,自己一定會協助他的。另一方面,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裏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可以這麼説,韓信的計劃以及發起的時機,已經是比較合理的。當時漢高祖劉邦不在京城,韓信只要能控制京城,確實可以把水攪渾,從而引發更多的叛亂,進而達到渾水摸魚的效果。但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
在韓信等待陳豨消息的時候,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緊接着,這位家臣的弟弟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於是,呂后當機立斷,和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還誅殺了韓信三族。因此,韓信的結局,主要原因就是他咎由自取。
在被貶為淮陰侯後,韓信如果可以吸取教訓,不再有什麼不臣之心的話,完全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與此相對應的是,張良和蕭何,無疑要比韓信更能放得下。一方面,在劉邦建立西漢後,張良遵循着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比如在劉邦剪除異姓王的過程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至於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最後,另一方面,就蕭何來説,在除掉韓信後,蕭何對劉邦更是誠惶誠恐,恭謹有加了。劉邦也照例以禮相待,但蕭何從此對國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當然,造成張良、蕭何和韓信結局不同的原因,應該還有韓信武將的身份。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武將,更加容易遭到君主的猜忌。在韓信之前,為秦國立下大功的白起,就被秦昭襄王賜死。
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正是因為韓信的武將身份和戰功積累的威望,劉邦對於韓信自然是加倍防範。作為楚王時,韓信持鍾離眛首級,交給劉邦,結果還是被貶為淮陰侯,以此杜絕韓信造反的基礎。如果繼續讓韓信擁有楚國這一封國的話,韓信無疑可以積攢兵馬。但是,將其貶為淮陰侯,顯然就從封地上切斷了這一基礎。正是因為劉邦的防範和猜忌,讓韓信心生怨恨,從而最終選擇了真的謀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0 字。

轉載請註明: 劉邦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得以善終,偏偏韓信卻被處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