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職教育要為社會發展培育實用型人才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對職業教育發表了不同觀點。全國人大代表姜希猛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嚴峻的問題,最為凸顯的是師資隊伍的質量問題。衡量和提高職業院校師資隊伍質量,除了各類教師教學能力評比、技能大賽等項目外,還應通過主持和參與國家級課題,包括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來展現水平並增強實力。

姜希猛表示,當前,高職院校在教師和軟硬件設施投入上不斷提升,博士和留學歸國人員數量快速增長。部分高職院校在某些領域和方向的技術水平和實力不弱於高等院校,但是受限於申報門檻,無法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和專業佈局等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是適應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因此,姜希猛認為,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設立高職教育專項基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項目中增設職業教育類別,或向職業教育傾斜及增加立項項目,鼓勵高職教育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與高科技的應用技術研究。允許高職院校為主體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對本報記者表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於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今後,要進一步完善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方式方法等,建立校企正常交流機制,在建立機制的過程中,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機制進一步瞭解企業的發展情況與人才需求,進行學校配對,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據教育部2019年發佈的《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佔總學時數50%以上。蕭志偉認為,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擬定校企聯合培養合同,以政府作為校企之間的重要中介,雙方各自與政府簽訂合同,確保合同得以全面履行,保證學生在學校加強知識理論的修養,在企業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社會長遠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蘇華表示,應形成職業院校學科專業建設與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相互適應的體制機制。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應動態調整,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支持職業院校緊密對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支持社區管理、養老服務、文化旅遊、康養保健等現代服務業專業設置。

與此同時,提高校企一體化辦學水平。在職業院校的專業規劃、教材編寫、實習實訓等方面,鼓勵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把企業的需求融入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鼓勵企業把工作室、實驗室轉移到學校,形成校企共同開展產學研活動。鼓勵企業在學校內建設真實運營的生產車間或服務場所,在税收方面給予減免。發展應用技術大學,支持應用型本科和行業特色類高校建設,逐步提高高等學校招收有工作實踐經歷人員的比例,形成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貫通的一體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