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爆出一段內部資料,專家感慨我們裝備雖差,但智商高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部血淚史,面對日本的進攻,剛剛從封建王朝脱離的我們與日軍的裝備差距太大,導致我軍無法正面與日軍抗衡。然而在如此大的裝備差距下,中華民族爆發力驚人了意志,以及超越日軍的作戰智慧,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善用謀略兵法,戰國時期的《孫子兵法》就被世界戰略家視為經典。面對日軍裝備上的碾壓,我們正面戰場上無法與之抗衡,為了獲勝,我們只能通過計策與敵人作戰。在抗日期間,中國有一支神秘的部隊——大刀隊,就是採用獨特的“以己之長,攻其之短”的戰術將日軍打得聞風喪膽。在1933年,大刀隊首次出現在中國軍隊29軍。時任37師師長馮治安從部隊中調遣500名戰士,給他們每人配備一把大刀,請來多名武術高手,對他們進行針對性訓練,並且專門設計了一套適合大刀隊作戰方案。在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這些戰士們各個都擁有一身好武藝,近戰搏殺本領遠超日本士兵。△大刀隊正在訓練對於馮治安在抗日戰爭時期熱武器盛行的年代,還使用這種老舊的近戰作戰方式很不解,面對日軍的火力壓制,這個大刀隊很難近身,因此對於這個作戰方案都很不看好,認為是在浪費時間,馮治安為此還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然而,在之後的一連串行動中,大刀隊用他們的輝煌戰績,證明了自己!1933年9月12日,大刀隊執行了他們第一次任務——夜襲駐紮在小喜峯口三家子村附近的日軍。大刀隊的裝備非常簡單,每個戰士只有一把大刀與幾顆手榴彈,一把手槍都不帶!然而正是這種獨具特色的作戰智慧,反而成為了大刀隊獲勝的關鍵。此時夜黑風高,日軍夜間也會派兵巡邏駐守,普通裝備沉重的部隊前進起來聲音很大, 非常容易被敵軍哨兵發現。然而大刀隊裝備輕便,行動無聲,很容易的就摸到了日軍駐點,並且由於他們各個都會武功,悄無聲息地就將哨兵解決。此時的日軍正沉浸的夢想之中,大刀隊的手榴彈就丟進了他們的身旁。日軍在一聲聲炮響中驚醒,慌忙之中毫無紀律可言,一個個倒在大刀隊的大刀之下,日軍引以為傲的機槍大炮在這裏毫無用武之地,大刀隊一戰成名!之後大刀隊在其他地方採用這種方案不斷立下戰功。日本對大刀隊的這種戰術一點辦法都沒有,在幾次行動之後,大刀隊使日軍聞之色變,戰線不斷收縮,甚至睡覺的時候都帶着頭盔,不敢脱下軍裝,以免被突然襲擊。日本報刊對此也進行了報道,將其稱之為“皇軍的奇恥大辱”。1937年9月,日本第五師團進攻華北地區,短時間內他們就佔領了廣靈、渾源、靈丘等地。他們又派遣21旅團主力進犯平型關。面對日軍的進攻,我軍駐防部隊在正面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然而在觀察周邊地形之後,我軍巧設埋伏,讓日軍大敗!25日上午,21旅團長三浦敏事以及所屬部隊2000多人,仗着裝備的優勢,絲毫不把平型關放在眼裏。100多輛汽車以及一個騎兵部隊就這樣大搖大擺地向平型關進發。平型關兩側都是小山坡,雖然只有十幾米高,卻勝在非常長,足有20公里。如果從上面俯視,老爺廟據點就彷彿一個瓶口,而兩邊的山坡就像瓶身,因此平型關素來都有“瓶形寨”之稱。我軍就是利用這個地形,埋伏在小山坡兩邊,等待着日軍走入陷阱。等到日軍進入伏擊地點時,我軍師部立刻下達攻擊命令,將敵軍截成三段進行攻擊,面對“四面八方”殺來的抗日部隊,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狼狽逃竄。日軍的戰鬥素質也是很高的,在短暫的慌亂之後,他們立刻組織起來,對着“瓶口”大舉進攻,想要從這裏突破出去。一旦被他們攻破,日軍就能瞬間化被動為主動,利用據點優勢,反而將我軍困在“瓶子中”。然而對於日軍的動向,我軍早以有所準備,在老爺廟據點入口的必經之路上,埋下了大量的地雷,日軍路過此地被炸彈炸得倒地一片,其餘的也已經潰不成軍,被早已等候在據點多時的守軍輕鬆擊破。此一役,我軍共殲敵1000多人,繳獲大量的槍支彈藥。對於此戰的情況,日軍內部進行了記載:“戰況緊張困難,戰鬥激烈……因優勢的敵人切斷了旅團後方聯絡,並不斷增加兵力,旅團陷入被包圍的困境。”“各個制高點均出現了眾多傷亡,第11中隊長戰死,第12中隊所有軍官非死即傷……敵人擅長手榴彈戰……我部將全滅……”“第五師團補給部隊……造成很大損失,戰死人員中包括師團情報參謀橋本順正中佐……”這段文字是日本投降後才得以公佈,從這段文字中,我們能夠清晰的體會到此戰役中,日軍在面對我軍這種作戰方式時的驚慌失措。對此,很多學者表示:我們中國部隊當時的裝備雖然差,但是我們的作戰智商高超!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善用的謀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8 字。

轉載請註明: 侵華日軍爆出一段內部資料,專家感慨我們裝備雖差,但智商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