詛咒一説,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自然屬子虛烏有的事情。然而,清末慈禧誤國,將大清斷送在其手中,剛巧被葉赫先祖布揚古的詛咒言中,若説,慈禧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安排未免有些迷信。今天我們便來溯本追源,講一講當初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的糾葛往事。
明朝末期,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橫掃遼東,為後世的清朝打下基業。屢次挫敗明軍後,趁着士氣高漲,隨即攻伐了女真葉赫部,處死當時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布揚古臨刑前萬念俱灰,發下了對滿清的詛咒:“我的後人會存留下一名女子,屆時必定傾覆滿洲!”
面對此番言語,憤怒的努爾哈赤定下族規,滿清的後宮中,決不允許有葉赫姓的存在。
以上這段故事出自民間,具體真實性並不可考,我們站在後來人的角度仔細分析此事,發現,這種説法實際上是光緒之後才有的,而且,正史根本沒有記載,多出現於雜文野史之中,歷史價值不是很高。
這個傳説故事裏説到的“滿洲”,我們知道這個稱呼實際上是皇太極時期才有,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自然不可能穿越。藉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這就是光緒年間身為葉赫氏的慈禧太后為了祖先之名捏造了一些子虛烏有的故事,藉此發泄不滿罷了。
葉赫與建州兩處女真部落當時究竟有什麼恩怨?為何兩方明爭暗鬥這麼多年,大小衝突無數,甚至,還遺禍兩族後人呢?
今天,我們就從這兩方的仇恨説起:
當年女真在關外的時候分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努爾哈赤就屬於建州女真,他統一了建州女真,並且有稱霸天下的野心。
葉赫姓的起源,現在有兩種説法。第一種認為他們就是正統的女真人,許多清朝漢族人書寫的文字資料上就有這種記載,但是,這種記載並沒實際依據。第二種較為可信,也是現在許多學者所推崇的,葉赫部起源於蒙古,是蒙古土默特一族的分支,後來,逐漸脱離部族向着女真地區遷移,改姓納喇(也就是後來的葉赫那拉)。
葉赫部族在當時有着蒙古和女真兩種源頭的屬性,剛剛遷到女真的納喇,在眾多女真部族中如浩海中的扁舟,只得改姓,這樣才能獲得當地其他部落的支援和收容。
由此可見,在當時當地,姓氏具有着其非凡的意義。
明朝中期後,建州部逐漸強大,明朝不得不在女真地區大力扶持葉赫部,目的自然是不想讓建州部一家獨大,這種政策有點類似於之前在蒙古推行的“以夷制夷”。有了葉赫部的平衡,建州部想統一女真並不容易,直到明朝末期國力低下,對於女真地方的關注降低,最終,努爾哈赤趁着這一契機,迅猛發展,逐步統一女真。
所以,對於受明朝大力扶持制約自己的葉赫部,努爾哈赤自然毫不留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樁“悔婚案”直接惡化了兩部族的關係,葉赫貝勒布揚古有個絕色傾城的妹妹——女真第一美女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也就是鼎鼎有名的“葉赫老女”東哥。
並且,相傳在其出生的時候就有:“可興天下,可亡天下”的言論。但是,作為葉赫首領,布揚古自然有權安排妹妹的出嫁大事。原本布揚古將年方十三的妹子許配給努爾哈赤,但是,礙於兩族關係,二十年也未能促成這樁婚事。
並且,東哥假如順利地嫁給努爾哈赤的話,那就是要與姑姑孟古姐姐共侍一夫了。然而,她自己也堅決反對,甚至,向哥哥布揚古貝勒説:“努爾哈赤是殺父仇人,誰能夠殺了他,我就嫁給誰。”於是,葉赫部毀掉了東哥與努爾哈赤的婚約,並以“殺努爾哈赤”的條件向諸部落公開為東哥徵婚。
之後,這幾大部落又因為美女東哥掀起一場場血雨腥風。
在這二十年中,努爾哈赤勢力越來越強,有統一女真所有部族的趨勢,此時的布揚古更加不想讓妹妹履行原本的婚約,反而將妹妹嫁給蒙古一部族的貝勒長子。這個舉動對於努爾哈赤來説無疑是羞辱和挑釁,布揚古原本想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如此看來,反倒促成了葉赫部的滅亡。
那麼,努爾哈赤有多憤怒?
1615,此時的東哥已經三十三歲,東哥出嫁之時,年齡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普遍的婚齡,因此,她在史書上也被稱為“葉赫老女”。然而布揚古沒想到的是,東哥出嫁後不到一年,就死了,努爾哈赤的怒火仍然要向葉赫部發作,並且,努爾哈赤是在東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稱帝建立後金的。
在其起兵期間曾以“七大恨”公示天下,其中有四恨與葉赫部有關。可見,當時的葉赫部族無論在戰略還是仇怨方面都是努爾哈赤的眼中釘。無奈的是,他剛剛起兵不久,大批兵力在與明軍糾纏,沒有餘力報仇。
1619年,薩爾滸之戰過後,努爾哈赤一舉擊敗明軍,將明朝在整個東北的家底全部打散擊潰,葉赫部徹底沒有了依靠,被努爾哈赤順勢拿下。
清朝流傳下來的滿文檔案中,還記載了努爾哈赤對當時掀起兩家仇怨的女子東哥的看法,其中,明確指出定要率建州部奪取此女。但也説“該女壽不會久長”、“儻我取後迅即殞命”,可見,努爾哈赤心中並未對此女有多大痴戀。
葉赫部遷居兩百多年,早就被當地的女真人同化,實際上,在整個清朝時期,葉赫姓依然顯赫,有不少顯貴官員都是出自此家族。這也説明兩家的恩怨已經隨着時間逐漸淡化,姓氏只不過是祖宗流傳下來的血統符號罷了,否則,慈禧又怎能在家族仇恨中入選深宮呢?
參考資料:
『《滿文老檔》、《太祖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