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市宣佈今年中考時間調整到7月18日至21日,可是市民的關注度遠不及對高考時間、學校復課和幼兒園開園等教育新聞的熱議。究其根本,這與瀋陽市連續多年執行“在每年6月最後一個週末舉行中考"的便民政策有關。
2011年瀋陽市反覆論證,確定在6月的最後一個週末舉行中考,並作為制度固定下來。此舉的好處是家長們無需請假陪考,週末交通順暢減緩考生的臨考焦慮,同時直接、間接地節省大量的組織和管理成本。現在,瀋陽各界對這項中考政策已經瞭然於胸,雖然受疫情影響需要調整今年的中考時間,但廣大教師和家長圍繞7月7日高考之後,和上級要求在7月底前完成中考的時間段,從三個週末中很容易猜到可能在居中的週末,即在18日、19日舉行中考。
瀋陽市今年調整中考時間契合民心的實踐證明:政府部門只要緊扣便民、利民、為民和節約社會資源來制定政策,即使在特殊情況下,社會各界對政策調整的預期與政策調整的實際走向也基本合拍。俗語説“上下同心,其利斷金”,任何單位和部門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只要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必然得到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推進工作自然得心應手。
制定政策以“不忘初心”為出發點,執行政策自然以“羣眾暖心”為落腳點。如今放眼全國教育系統,除了週末中考的政策已經在許多城市得到推廣之外,各地教育部門還從社會生活的多個側面推出便民、利民、為民舉措。其中,深圳經濟特區在2015年初制定《促進全民健身條例》,要求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學校從2015年1月1日起向市民開放體育場和體育館;2017年初,南京市所有公辦、民辦小學開始實行“彈性離校”制度,為小學生免費提供延時照顧服務,緩解“放學早、下班晚”導致的部分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可以説,各地學校不僅圍繞三尺講台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同時挖掘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為服務羣眾,促進社會進步。
也許有人認為教育部門應該集中精力解決素質教育等大目標,不該緊盯諸如中考安排、放學早晚和體育場館開放等枝節問題。誠然,關係到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素質教育改革必須持續推進,儘早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遠大目標。但是,教育系統內部那些事關千家萬户、影響社會許多層面的政策措施同樣需要改革、完善和提升。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一項一項小改革逐漸取得成效,日積月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將迎來大改革的突破與飛躍。
同時,學校、家庭、社會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共同促進百年樹人的宏大工程。讓孩子們從小在學習生活中體驗到政策措施中的“初心”,他們走上社會後將自然而然地從方便市民、有利社會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説教育及教改無小事,涉及學生的上下學時間早晚、校內外生活安排,以及考試升學部署等都必須用“初心”來衡量,以落實“初心”為宗旨。因此,對教育系統內部而言,需要繼續挖掘潛力,逐步啓動諸如借鑑各地中考週末改革成果的高考週末改革;對全國其他行業和部門而言,檢視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圍繞便民、利民和為民的“初心”來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和提升各項具體的政策措施,將是落實主題教育成果的一項長期任務。
古人説,“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真正的道理不會脱離羣眾,而是貼近羣眾。對當代中國共產黨員來説,就是堅持不懈地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道落實到具體、細微的工作之中。(央廣評論員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