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設立的“六部”的職責怎麼劃分的?誰權力最大?

人類從開始羣體生活開始,就面臨着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組織和管理的學問,在漫長的歲月摸索中,從部落首領到帝國皇帝,如何高效的管理一個團體或者國家,這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農民靠着春耕秋種,工匠靠着筋骨汗水,商人靠着互通有無,這些人都在一片共同的土地上夜以繼日,而能夠保證他們正常的生活節奏,那就需要靠着一些專職的管理者,這些管理者,他們就是——官員。

清朝設立的“六部”的職責怎麼劃分的?誰權力最大?

從三皇五帝開始,官員作為一個正式的職位,就活躍在了歷史舞台之上,如何管理好一個國家,雖然領頭人是皇帝,可是具體的實施運作,還是要靠着下面的官員。如何讓官員們各司其職,能夠高效的使帝國運轉起來,這就需要一個設計精良的官僚機構。從周朝開始,中國的封建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能夠有規章的官僚體系,那就是“天下共管”,也就是所謂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這個時候的國家管理,還是靠着一個王朝的內部人員,他們彼此之間存在着血親關係,朝堂之上大多數能追本溯源到一個共同的祖先,這種閉塞的國家管理方法,自然是不能長久的運行。

到了秦朝時,就開始有了三公九卿的制度,而皇帝的位置,也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國家的治理開始從一個家族的共管,進而分化成為了君權和臣權的相互協助。權力的瓜分從來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動,而權力一旦被瓜分出去,就會落地生根成為一個新的勢力,因此權利和權利的衝突也就天然的形成了。如何能夠管理國家,又不至於讓君權被架空,這是歷史上三百多個皇帝的共同需要解答的難題,各個朝代對於官僚機構的演變,也都是映射了皇帝本人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方法。所以從三公九卿開始,直到最後一個大清王朝,皇帝們的羣策羣力給出的最終解決方案,就是六部制。

清朝設立的“六部”的職責怎麼劃分的?誰權力最大?

所謂的六部,分別是:工、刑户、吏、禮、兵。其實六部的源流還是要追溯到秦始皇,在秦朝的制度下,管理皇帝一個人的起居生活,一共有六個人,這六個人的卑微職位,後在歷史的演變下,慢慢成為了國家機構的六個主要部門。在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的職務後,六部的地位更是突然上升,成為了皇權之下的最高官僚機構。那麼這個六部,具體是如何運轉和進行國家管理的呢?首先來説吏部。

吏部被稱為官僚體系的管理者,它是專門管理各級官員的,對於官員的任命、提撥、考核、彈劾,這是吏部官員的職責,但是吏部也是一個印章衙門,對於皇權來説,官員的直接掌控是權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吏部只能是仰人鼻息,自己是沒有多少的自主權,皇帝説什麼,他們就怎麼做,不過就是替皇帝在管着官員而已。

清朝設立的“六部”的職責怎麼劃分的?誰權力最大?

吏部是沒有什麼自主權的,但是還不算最慘的,對於禮部來説,所謂的做官,就是照本宣科,白紙黑字的禮節流程,能夠依葫蘆畫瓢,規劃所有的事務,就行了。值得一提的是,禮部尚書往往是一個具有安慰性質的虛銜,一般都是授予退休的老臣。最有實權的部門,就是要數到刑部了,刑部專管的就是天下的刑事要案,也是天下公平的執掌者,正是因為具有這樣的先天正義,皇權也不能過多的干涉。

比如民間對於包公的追頌,都是映射了希望管理刑法的官員,能夠不畏皇權,不畏皇親國戚,可以秉公執法的意願。六部之中對於皇權最有威脅的,就是兵部了,所謂的:“兵者,國之大事”,兵權是一個統治者最需要去全權掌握的東西,如果沒有兵權,那麼皇權也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兵部的重要性,讓它的地位特殊,因此雖然在宰相廢除之後,六部的地位提升,可是兵部卻成了皇帝嚴重的一根心頭刺,雍正皇帝建立了軍機處後,兵部也成了一個真正的空頭衙門。

清朝設立的“六部”的職責怎麼劃分的?誰權力最大?

另外兩個部門,一個是管理賦税錢財的户部,一個是管理興建土木的工部,這兩個部門就好像是帝國的帳房先生和建築隊,是六部之中最幹實事的兩個部門了。六部雖然隨着清朝的滅亡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隻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演變,如今現代的國家機構,還是依照六部的形式進行了一種新的形式劃分,可以説是一種歷史的傳承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0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設立的“六部”的職責怎麼劃分的?誰權力最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