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湖北英山縣結束了連續多日的暴雨,晴空下,剛剛結束高考的學生們拿着手機,和身後的灰色帳篷合影留念。
這是一條300米左右的帳篷長廊,從英山縣長衝高中校門口蜿蜒着延伸到教學樓前。在這樓裏,713名文科生已經順利完成高考,帳篷長廊是他們進校門後走進考場的避雨通道。
當地也因此受到關注,網友用“温暖”來形容這一舉措。學生們不知道,長廊由70多頂帳篷組成,是長衝高中12名年輕的教師在英山縣應急管理局的幫助下,花費了14個小時,合力搭建的。
想法來源於當地政府。英山縣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譚文回憶,5日下午,當地雨下得大,檢查高考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們打着傘,身上也都淋濕了。他們聯想到即將高考的學生們,“被雨淋濕後被空調一吹,生病了怎麼辦?”
應急管理局從英山縣紅十字會借來了救災帳篷,想法得以落實。高考之後,帳篷沒有被拆除回收,譚文説,“當地還在汛期,正好留着給中考的孩子們。”
當地搭建的帳篷走廊。受訪者供圖
帳篷長廊
“孩子們淋雨生病了怎麼辦”
7月5日,距離高考還有兩天,英山縣雨下得大,長衝高中附近,地勢低窪的畢昇廣場已經被積水淹沒,走過的路人們膝蓋處留着水印。
長衝高中地勢較高,一般不會積水。譚文回憶,當時走在校園裏的高考檢查組成員很擔憂,英山縣有713名文科考生在長衝高中進行高考,“校門口到教學樓有幾百米的距離,要是高考兩這天下暴雨,學生打着雨傘也會被淋濕,考試時被空調一吹,生病了怎麼辦?”
應急管理局瞭解到,英山縣紅十字會有一批帳篷。譚文説,測量完距離,算出所需帳篷數量後,長衝中學到紅十字會領來70多頂帳篷。“帳篷主要連接考點、宿舍樓和食堂,保證學生活動時雨淋不到。”
5日16時許,帳篷通道開始搭建,他們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
一頂帳篷,光“骨架”就有35公斤,加上篷布就有46公斤重。搭建隊伍,是12名年輕教師,和6個英山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英山縣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王軍主任提到,大部分長衝高中的老師沒有搭帳篷的經驗,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便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操作。
帳篷的搭建要從頂部開始,先搭起“脊樑”,再搭下面的框架。最後加蓋的篷布需要先找到中心,然後每人站一個角,合作將篷布蓋上。帳篷在一邊搭好之後,再搬到長廊的位置接好,王軍這樣形容搭建的過程。
長衝高中校長周皓計算,搭一頂帳篷一般需要四個人合力完成,12個老師分三組或者四組,剛開始搭一頂帳篷需要40分鐘左右,下雨時,搭建時間就會更長,需要一個小時。
“開始搭建的時候會比較慢一些,後來老師們熟了之後,20分鐘就可以搭一頂帳篷。”王軍説,搭建的時候,大家互相幫助,老師都比較積極。
當天陣雨不斷,英山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和老師們有的穿雨衣,有的撐傘,但由於之後雨太大,搭建隊伍曾暫停了幾個小時,等雨停之後,搭建繼續。藉着路燈的光,搭建進行到凌晨,此時他們已搭了將近一半的帳篷。
次日上午,他們再次從上午6時開始忙碌。到了中午,長衝高中所有帳篷搭完,一條遮雨的帳篷長廊終於建成。
長廊的開端部分鋪了一段紅毯,校長周皓表示,鋪紅毯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吸水,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一個好兆頭,“是我們對考生的期望”。
當地搭建的防洪橋。受訪者供圖
防洪橋
“離地1米高,免得學生蹚水”
和長衝高中不同的是,同樣作為考點的畢昇中學,地勢低窪,暴雨很容易形成道路積水。
7月6日,畢昇中學門口,一座防洪橋也搭建起來。
湖北長安建設集團的胡先生參與了現場建設。他提到,6日上午10時左右,接到縣政府的通知後,開會佈置防洪橋的搭建,公司通知工人帶着鋼管和腳手架去現場搭建,“到了中午,100多個工人就全部到場了。那時候雨非常大,我們大概是從13時開始冒雨搭建,當天22時許搭建完畢。”
由於學校地勢低,他們先搭建了一米左右高度的防洪橋,“免得學生蹚水”。工人們從地勢較高的畢昇大橋南200多米處開始搭建防洪橋,一直搭到畢昇中學門口,全長接近1000米。
為了防滑,防洪橋上面又臨時鋪了紅地毯。
當日下午,家長何清(化名)帶着孩子看考場,孩子被分配在畢昇中學。“剛開始很擔心,學校旁邊的廣場積水已經有半米深了。”當她看到工人在冒雨搭鋼管時,何清説,她的心裏是很温暖的,水深的地方都有橋了,就想明天孩子不着急了。
她也很想上前幫忙,何清説,“那天是我和孩子兩個人,要是孩子他爸也在的話,肯定要讓他去搭把手的。”
7日上午7時,高考的第一天。走到畢昇大橋之後,何清便看到了搭建完的防洪橋,架起的鋼管上鋪上木板,木板上還鋪有紅毯防滑,橋一直搭到學校教學樓門口,橋旁是搭好的帳篷走廊,“積水不深的時候,學生可以從帳篷下面走,積水深了,就從橋上走。”
7月7日至8日,英山縣又下了幾場暴雨,高考如期順利舉行。
英山縣副縣長黃偉説,有人説我們多此一舉,但我們不這樣覺得。沒有下大雨是好運氣,但前提是工作做得好才可能有運氣,做不好,一點差錯都會釀成大禍。
新京報記者王瑞文 見習記者 趙敏 實習生 郭凱裕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