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學期還未開始,“補新課”的意義到底在哪裏?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每個新學年開始之前,家長總想給孩子“補新課”,美其名曰“笨鳥先飛”。

可是,學期開始後,老師對新課往往會從“零”開始教學,那麼,“補新課”還有意義嗎?

我一親戚孩子今年升初二,在假期中,早早給孩子規劃了補課“課程表”,上學期升級考試中的弱科無疑是要加強的,數學、地理、生物等這些弱科已找定培訓機構,然後跟孩子做通了思想工作,孩子每天忙的不亦樂乎(焦頭爛額);然後,還有一門新學科“物理”,開學後要開始學習,知道我是物理老師,早早跟我預定,讓給孩子“看”幾天。

事實上,我是一向反對孩子假期補課的,有些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被父母安排補課,一路走來,精疲力竭,孩子們即使小學成績非常優秀,上了初中後,往往產生了“厭學”情緒,成績一路下滑,家長雖心急如焚,卻無濟於事,其原因往往跟孩子早早補課有關,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一點樂趣和成就感,有的只是身心疲憊和逆反心理。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親戚一再要求,我答應試試,但我有自己的安排與要求。

我把這次所謂的“補新課”的目的規劃如下:

1.調整心態:

之所以需要“補”,正説明過去“差”,心態不積極,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這是思想根源,所以心態調整才是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這就必須跟孩子交流溝通,鼓勵孩子開口講話,然後才可能調整好心態;

2.找準差距:

如果心態調整是宏觀問題,那麼,孩子過去的“差距與問題”則是微觀問題,即分析在過去的學習中,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這樣的案例,如果孩子身邊沒有大的變故,正常説來是“課堂效率”出了問題,即上課不能專心與專注,心猿意馬或心事重重,或師生關係出現問題,對老師心生反感,繼而不再聽信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

而找到問題,可能對孩子來説,有時並不願承認,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其認識到找到問題、承認差距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是“知恥而後勇”,才可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3.激發興趣:

對一門新課程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孩子內心激發其由內而外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才是取得成功的持久不竭的動力所在,所以,我把此次“補新課”的使命調整為“激發興趣”,讓孩子明白學習“物理”並不是一件枯燥乏味且充滿焦慮的過程,而應該伴隨“探索新知的快樂和滿足”,同時,降低其對“新課程”的心理認知難度,培養戰勝困難、挑戰困難的自信、勇氣和決心;

4.理順方法:

心態調整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方法指導,從思路上點拔,從細節處指導,比如,物理學習一定要從生活中善於觀察,發現物理問題,從物理的角度來分析與思考,這樣,孩子不僅認為物理“有意思”,更會感到學習這門課程不只是為了“考試”,生活中更需要;

5.提升認知高度:

我跟孩子説,其實,任何一門課程,如果只是感覺是為了考試而學的話,就把這門課程給“糟蹋”了,課程的學習並不只是為了考試,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耗費了多少教育專家的心血和精力,課程是為了提升人的綜合素質而設定的,有的是為了道德品質,有的是為了文學素養,有的是為了科學素,有的為了思路方法的品質等等,唯有把學習當作是自身成長的需要來進行,學習才不會變得被動而枯燥;

而當一個人學習圓滿之時,人就會變得儒雅而大度,從容而優雅,人生的格局、視野、胸懷將會打開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廣度,人就找到了活着一輩子的人生真諦;

6.理想信念引導:

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如果我們指着TA説是一個“壞人”,不僅父母憤怒,自己也於心不忍,所以,我願意相信“人性本善”;

而且,襁褓中的嬰兒,沒有一個不願意追求“善、真、美”的,追求高遠、嚮往幸福是每個人在正常、自然的內心需求了,所以,要利用好每個孩子內心深處的積極上進的心理,喚醒孩子內心的意識、勇氣和決心,幫其規劃好人生道路方向與細節,那就是“上高中,考大學”,順利通過中考,頑強迎戰高考,考一個心儀的大學,實現個人價值;

7.成功保障:

目標是美好的,而過程是現實的,一路的堅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毅力與勇氣才是成功的保障,半途而廢、患得患失、朝三暮四、怨天尤人等,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要有思想準備去摒棄他們;

綜上所述,個人感覺,這次假期提前“補新課”的更多意義,並非“新課”知識層面的東西,這一定不是重點,畢竟開學後老師會有自己的安排,會從“零”開始。

如果現在我給孩子引導學習太深,開學後孩子可能心理會有優越感,會“飄”,不能踏踏實實來聽課,如果這樣,“補”便失去了意義,不如“不補”。

因此,“好心態決定好狀態”,心態積極、陽光、健康、上進,當然會激發孩子好的學習狀態,抓住課堂,緊跟老師思路與安排,用毅力去堅持,如此發展,成績怎能夠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