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東晉太尉劉裕出師北伐,在黃河岸邊遭遇北魏鐵騎,雙方爆發一場激戰。戰術思想高度靈活的劉裕,使出傳奇陣法卻月陣,以少勝多擊敗北魏騎兵。

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鮮卑騎兵當時正值鼎盛期,戰鬥力極其強悍,為何為被南朝步兵打敗?劉裕的卻月陣又有何奧秘呢?此事還要從當時的戰爭背景説起。

一、劉裕借道伐後秦

東晉與北魏,原非敵對關係。劉裕率軍北伐,矛頭所指,是盤踞關中河南的後秦。

東晉大軍水陸並進,水軍主力沿淮泗入黃河,而後西進。其中要經過北魏的勢力範圍。劉裕大軍在沿河西上之時,經過黃河河南段。出於禮節,遣使向北魏借道伐秦。

北魏君臣動起了心思。當時北方三國北魏、後秦、南燕,南燕國憶被劉裕消滅。此時再伐後秦,唇亡齒寒,北魏人心有慼慼焉。

北魏中央掀起一場爭論,有的認為應該聯合後秦抵抗東晉,有的認為不能招惹新興的劉裕集團。最終在崔浩等大臣的建議下,北魏明元帝拓拔嗣決定坐山觀虎鬥。所以東晉步軍由陸路侵入關中時,北魏起初並沒有採取行動。

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畢竟東晉士氣正盛,不好直攖其鋒。

但是這次不一樣了。劉裕率領的是晉軍主力,而且直插北魏河北,萬一他們不宣而戰,直接北上進攻呢?

此時劉裕下書借道,再次引發了魏帝敏感的神經,雖然截止目前東晉並未表露出北攻的趨勢,但其大軍就在國門之外,誰敢説劉裕沒有別的想法。

出於這樣的考慮,明元帝派大將長孫嵩率騎兵三萬沿河備禦,雙方在黃河沿岸畔城附近(今山東聊城西)發生摩擦。劉裕的水軍沿河而行,拉縴的士兵有被河水漂到對岸的,都被魏軍所殺。劉裕氣不過,便派兵上岸攻擊,但是北魏軍一擊則走,不擊復來,北府軍不勝其擾。

二、卻月陣的輝煌勝利

劉裕望着黃河北岸狼一樣的鮮卑騎兵,終於忍不住殺氣,祭出了千古一見的神器——卻月陣。

劉裕先遣白直隊主丁旿率七百步卒上岸,將百餘輛戰車沿河佈設,車陣兩頭抱河,隊形彎成弧形,因為形似新月,故稱卻月陣。

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每車上有7名戰士,又豎起一根白毦。

北魏騎兵不知晉軍是何用意,暫時按兵不動。

劉裕又派猛將朱超石(朱齡石之弟)率2000人,每車增加20人和一張大弩,車外豎起盾牌。北魏騎兵此刻方才明白,原來晉軍這是結陣來着,於是麾騎進攻。

朱超石命令諸車先以力弱的單兵弓弩射擊,北魏騎兵見晉軍兵少箭弱,便放心大膽的加速進攻。此時迫近卻月陣的北魏騎兵已達三萬多騎,朱超石遂令諸車用大弩發箭,魏騎紛紛中箭。

但此時魏騎既多,距離又近,大弩近距離的的殺傷效果已經不能遏制魏軍的進攻。朱超石急中生智,遂命將士把手中的千餘張槊截成三四尺的短槊,“以錘錘之,一槊輒洞貫三四虜,虜眾不能當,一時奔潰。”關於這段記載,傳統的解釋大概是,晉軍士兵手握一段槊,後面另有人用大錘錘擊,向前突刺貫穿北魏騎兵的身體。

但是此説有很多疑點。

第一,晉宋之交時一尺合24.5釐米,那麼斷槊長度為98釐米,這長度如何一下洞穿4名北魏騎兵,令人難以索解。如果是用槊擊刺,原有長度更合適,為何還要截而斷之?

第二,在操作方式上,如果是數人握槊擊刺,後面再以大錘鑿擊,這麼機械呆板的操作方式是怎麼扎中不斷運動的騎兵,難道魏軍騎兵都像牆一樣站着任由晉軍紮上去?我傾向於這些斷槊是用作大弩的箭矢發射出去的。

《太白陰經》還記載有一種“木弩”,“可長一丈二尺,中徑七寸,兩梢三寸,以絞車張之,發如雷吼,以敗隊卒。”這種弩,弓長3.6米,較大型車弩為小,具有架設於兵車進行機動作戰的可能。尤其是其運用效果,能夠打擊排列緊湊的“隊卒”。

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這不由得不令人懷疑,卻月陣中的斷槊,是不是用作弩矢在車弩上發射,起碼這種弩的威力是足以擊穿四五個騎兵的身體的。但是史無明證,只能存疑了。

不管朱超石是怎麼用槊的,這種戰術很是有效,魏軍死傷慘重,大將阿薄幹當場被北府軍斬殺。魏軍退回畔城,劉裕派朱超石、胡藩追擊,再敗北魏軍一場。自此北魏不敢再襲擊北府軍,劉裕得以順利沿河西上。

三、為何卻月陣空前絕後

卻月陣是以步制騎的經典陣型。它憑恃的是水軍優勢,以河中的舟師保障戰車的後方,岸上則以戰車阻滯騎兵的衝擊速度,又以大型弩箭殺傷敵軍,再加上北府軍強大的戰鬥力,因而創造出以少量步兵殺傷數倍之多的騎兵的記錄。這輝煌的戰績使得卻月陣名垂千古。

但自劉裕使用此陣後,卻再也沒有人使出來過。即使是北府軍,也再也沒能複製卻月陣的輝煌。

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原因大概有如下幾條:

其一,陣型條件苛刻。必須依託有利地形,或者是河流,可者是堅固的後方陣地,這種地形,敵軍難以牽制進攻,己方處於絕對安全之地。這樣才能給前方的卻月陣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撐。

其二,猝發性。卻月陣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其猝發和突然性。北魏騎兵之前從未見過,猝然遇之,不知如何應對,還當成一般的步兵隊列加以進攻,所以會遭到慘敗。卻月陣本身有其固有缺陷,即防禦性大於進攻性。如果騎兵有經驗,只圍逼,不進攻,卻月陣不能離開背後的河流,很難發揮作用。所以後來的劉宋北伐,宋魏雙方互相熟悉作戰特點,宋軍再也沒能使出這種陣形。

其三,戰術才是靈魂,陣形是次要的。劉裕排布卻月陣,並非是腦中有其成法,所以才使出來對付魏軍。而是根據具體的戰鬥特點,充分發揮地形優勢,抓住敵我互相陌生的特點,把晉軍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這才取得戰鬥的勝利。

事實上,任何作戰的核心要義,都在於發揮己方優勢,遏制敵方長處,從而在戰鬥力量上達到優勢,這樣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從這個意義上説,是宋武帝劉裕的天縱之才成就了卻月陣,而非卻月陣成就了劉裕的英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5 字。

轉載請註明: 卻月陣:劉裕靈光突現,創造空前絕後的步兵打騎兵神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