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鎌倉幕府在經歷了興盛、衰弱之後最後不可避免的步入滅亡,存在了將近一百五十年的第一個幕府鎌倉幕府最終落幕。反觀日本的另一個政治集團,以天皇為代表的貴族集團們又在做些什麼呢?首先天皇並沒有閒着,幕府的衰弱給天皇提供了一個絕妙機會,日本史上的後醍醐天皇便抓住了這樣的契機,發動了一場名為建武中興的變革。下面一同去看看建武中興簡介,從建武中興簡介去看看這到底是一場怎樣的變革,並從中去了解建武中興的發生背景、發生過程乃至最後的結局。
後醍醐天皇
首先,去看看建武中興這場革命發生的時間以及組織領導者。建武中興是一場發生在鎌倉幕府剛落幕時的變更,該變更的發生時間為日本的1334年至1336年,僅僅持續了短短三年的時間。發動這場變更的關鍵人或者説是領導人是日本的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為恢復天皇集權制度,恢復舊貴族們的權利,同時收回幕府武士手中的權利而發動了這場建武中興革命。
其次,再去看看這場革命發生的背景、過程乃至結局。
第一:建武中興發生的背景是第一任幕府消亡之際,後醍醐天皇是一位有想法、有抱負的天皇,他一直認為天皇才是日本國內的最高領導人,為了達成權利的高度集中,後醍醐天皇施行了天皇專政的政治。
第二:後醍醐天皇發生的這場變革在建武年間,於是這場變革便被稱為建武中興,整場變革持續三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後醍醐天皇頒佈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實行了恢復舊貴族的政令,同時對武士這個團體的土地進行盤剝,試圖削弱武士的力量,另外大興土木導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三:後醍醐天皇所頒佈的政令引起了武士階層的一致不滿,另外對於底層百姓的壓迫導致了人們的反對,於是足利尊氏高舉恢復武士政權的旗幟,將後醍醐天皇趕下皇位,建武中興由此告終。
建武中興的歷史背景
建武中興是一場革命活動,代表着日本天皇試圖重新奪回領導權的一場戰爭。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場變革活動發生呢?換句話而言,建武中興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呢?建武中興的歷史背景下,日本天皇又是如何策劃這場活動的?下面具體去看看建武中心的歷史背景。
後醍醐天皇
首先,去看看當時日本的整體歷史背景。建武中興正常變革持續時間僅只有短短3年的時間,自1334年至1336年,日本內部的整體發展屬於一個停滯不前的階段,在與中國蒙古族的鬥爭之中,雖然通過全體官民的一直努力守住了國家,但是日本的內部卻已是殘破不堪,青壯年的大量犧牲,剩下的勞動力主要以婦女為主,以至於日本農業的荒廢,再加上御家人的權勢過大,導致了民眾的羣起反抗,鎌倉幕府無力出台更好的政策進行內部人民的安撫、促進經濟復甦。
其次,再來看看日本的兩大執政領導人的力量對比。從歷史背景可以知道,鎌倉幕府因為兩次的大型戰爭已經處於強弩之末,已經無力組織策劃任何的活動,外加上人民對於戰爭的厭惡,最終鎌倉幕府倒台。同時反觀日本天皇,自從鎌倉幕府開始衰弱之後,現後醍醐天皇就一直在策劃從武士手中奪回政權,重新恢復天皇專政制度,於是後醍醐天皇一再借助被壓迫在底層社會的農民力量和部分反對幕府的武士力量,迅速發動了建武中興的變革並取得了成功。
建武中興失敗的原因
建武中興失敗後,日本正式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建武中興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建武中興失敗的原因可以分為哪些方面?建武中興失敗的原因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下面具體來看看建武中興失敗的原因。
後醍醐天皇住所
建武中興失敗的原因既有主觀原因,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觀原因的,下面分別從主觀及客觀兩方面來進行具體的闡述。
從主觀方面來看,建武中興可以説是一場必定會失敗的原因。為何如此説呢?這裏就必須要提到建武中興的發動者後醍醐天皇這個人。翻閲歷史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後醍醐天皇的人物性格是以急躁、好大喜功、享樂主義為主的,所以當後醍醐天皇充分利用了倒幕力量完成了建武中興革命,將幕府力量摧毀之後,他並沒有根據日本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日本的政治策略,相反的卻一再的損害到倒幕力量的利益,貪圖個人享樂,不顧民生疾苦,這是建武中興失敗的主觀原因。
從客觀方面來看,建武中興成功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如果沒有兩次大戰,鎌倉幕府不至於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而建武中興成功後,立功的大臣中仍然有不少並不是真心的倒幕勢力,比如説足利尊氏,這建武中興失敗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