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和削藩有什麼區別嗎分析 推恩令的真實目的

推恩令和削藩有什麼區別嗎

推恩令是漢朝皇帝為了打擊藩王制定的法令,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的總體權力,削藩也是皇帝一種打擊藩王的手段,目的同樣是為了收權,那麼推恩令和削藩有什麼區別嗎?

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推恩令和削藩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一個是間接委婉,最終使整個藩國被層層削弱,另一個則是強制執行,不給藩王任何機會。首先是推恩令,推恩令指的是將原本只能由嫡長子繼承的藩王土地,改成藩王的兒子們都能繼承各自的封地,只是幾個字的改變,實際內容卻變了非常多,原本一個人掌控的土地不斷被分成幾個人所有,這樣一來每個人分到的就都是原本藩國的一小部分了,這種辦法雖然會遭到嫡長子的反對,但是原本應該分不到封地的其他人卻都會感謝皇帝,因為按照之前的法令,他們在嫡長子們繼承土地之後,是什麼都沒有的。這樣一來,這條法令對他們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這種手段雖然比較委婉,但確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對皇帝自己的名聲也很有利。

之後就是削藩,其實所謂的削藩,説白了就是皇帝下令強制性的將藩王們原本享有的權力、土地都收回來,也就相當於直接就把藩王們廢除了,那麼可想而知,已經在自己的封地上待慣了的藩王當然不會同意,不僅不會同意,惹急了還有可能直接造反,就會對政權產生一定的影響。

推恩令和削藩雖然是兩種手段,但是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收復藩王手中控制的大片土地,好讓這些被分出去的地域重新被皇帝自己掌控,但是相比較起來,推恩令和削藩的區別就在於,推恩令要比削藩明智、有效很多。

推恩令是誰的提議

漢武帝時期曾經推行過一部和諸侯封地繼承有關的法令,這就是推恩令,它的出現成功解決了關於諸侯勢力過大的問題,那麼推恩令是誰的提議呢?這個人又有什麼特點呢?

推恩令的提議者主父偃(圖為漢武大帝中主父偃形象)

關於推恩令是誰的提議這個問題,史料中是有明確記載的。推恩令的提議者是漢武帝時期的大臣主父偃。主父偃是山東臨淄人,他的出身比較貧寒,有着因為在齊國受到儒生們的排擠,而周遊過各大諸侯國的經歷,但是他所到達過的所有諸侯國,都沒有給過他他想要得到的禮遇,最後主父偃選擇前往長安,也就是漢朝國都,皇帝的所在地。

到達長安之後,主父偃直接就給漢武帝上書表達了想要面聖的想法,而且當天就成功被皇帝召見了,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就被連升了四次,之後更是成為漢武帝設在宮中內朝的大臣,其實也就相當於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了,而有了這重身份之後,主父偃對當時的政治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對這個時期的漢朝而言,怎麼和平的解決掉諸侯勢大的事,是皇帝心中一直存在的難題,推恩令就是主父偃在這種情況下向漢武帝提議的,之後又因為提出了很多符合漢武帝需要的建議,而得到了皇帝的歡心,這個時期的主父偃,可以説是風光一時,但是他最終因為貪污受賄,而被皇帝下令斬殺,導致全族被滅。

推恩令是主父偃的提議,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從這方面也能看出主父偃的確是有真本事,但是最終卻因為一個‘貪’字,把自己親手送上了絕路。

推恩令的內容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針對諸侯勢力過大推行的一部令法,那麼推恩令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漢武帝想要看到的局面出現了嗎?

推恩令的執行者漢武帝圖片

推恩令的內容其實總結起來主要的就是那麼一個方面而已,那就是在關於諸侯的爵位繼承這個問題上的整改,在推恩令還沒有推出的時候,按照之前漢朝頒佈的法令,諸侯的爵位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諸侯其他的兒子們是得不到任何封地的賞賜的,而推恩令就是針對這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規定,新的規定是允許諸侯將自己的封地分別傳給幾個兒子,雖然依舊是嫡長子繼承王位,但是諸侯其他的兒子們可以分別得到候位以及各自的封地,而且新封的候國就不再隸屬於原本的諸侯了,而是由地區所在的郡來進行管理。

這些候國的地位和現在的縣是一樣的,也就是説這些原本應該是諸侯的土地管理權,轉了一圈之後再一次回到了皇帝的手中,這樣一來,無形中就大大減少了因為諸侯強大而造成的威脅,而在推恩令推行出去之後,諸侯們紛紛主動向皇帝申請分地,於是各大諸侯國就這樣被分成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候國,之後更是土地方面越分越小,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就這樣出現了,沒有用一兵一卒,僅僅是推行了一部推恩令,就成功將原本勢大的諸侯國,逐一分化了。

推恩令的內容其實並不複雜,但是它對中央集權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恩令的目的

在漢高祖開國最初的時候,他的統治方式就是實施分封同姓王,可是結果卻導致王國勢力日益增加,並且嚴重的威脅了中央集權,從而爆發了“七國之亂”。戰亂爆發以後,他們立即採取了賈誼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到了武帝初年,還是有許多地方威脅着皇權的神聖地位,為了削弱諸侯國日益增長的勢力,主父偃便綜合前人的失敗,建議漢武帝劉徹頒佈“推恩令”,那麼具體的推恩令的目的是什麼呢?

推恩令的實施者漢武帝圖片

總的來説,推恩令的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目的,另一種是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根本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皇帝權威,鞏固統一。

“推恩令”規定各個諸侯王除了可以讓嫡長子繼承自己的王位外,也可以將自己封地推恩分給其他子弟,並且封地的名號必須要皇帝來指定。推恩令的頒佈名義上是皇帝厚待諸侯王的子孫後代,但事實上是巧妙的將各個諸侯王的封地面積逐漸縮小,化整為零,使他們不再有能力與朝廷抗衡。推恩令的實施不僅削弱了各個封國的勢力,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大大的鞏固了中央集權。

“推恩令”它不僅是思想變革也是政治變革的明確標誌。它表明了,漢武帝劉徹採納了儒家的思想治國,並且取得了成功,並且他也完成了分封制進一步的向郡縣制的過渡。

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

推恩令與分封制都是歷史上曾經實行過的重要政策,分封制出現的時間要早許多,據説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實行了分封制度,一直到周朝時期才有所改變。而推恩令則是在西漢時期才開始實行的政策,這兩個政策都是根據血緣關係作為主要的樞紐,但是推恩令和分封制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那麼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是什麼呢?

分封制示意圖

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分封制指的是一種封建的制度,也就是説皇帝一類的統治者,將領土分封給王室宗族或者有功之臣的一種政策。這是一種逐級進行分封的制度,天子佔有重要的領導地位,將權力分別賞賜給諸侯或者藩王,主要是為了將統治的範圍擴大。而推恩令可以説是前者得到一種延續,可是在目的上卻發生了一些的變化,諸侯或者藩王的權力加強之後,對統治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要用推恩令來削弱他們的力量,所以説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另外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還體現在賞賜的方式上,分封制是統治者將領土分封給諸侯和藩王,之後在他們去世或者權力進行交替之後,他們原封不動的將領土和權力交給下一任諸侯或藩王,可以説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領土都沒有什麼變化。而漢朝之後開始實行的推恩令則不同,推恩令規定每個藩王或者諸侯的兒子都有繼承權利的資格,也就是説在進行權力交替的時候,推恩令是讓諸侯將權力和領土分為幾個等份,之後再分別發給幾個兒子,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領土都變得更小更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4 字。

轉載請註明: 推恩令和削藩有什麼區別嗎分析 推恩令的真實目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