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戰國著名思想家莊子是哪個學派 莊子的三言表達了什麼

莊子是道家學派,這是個很厲害的學派,在諸子百家裏面算是很聰明的了。它不光思考什麼治國方略,更重要的是它有辯證思想,這是早期的哲學。

莊子畫像

最有思想的學派,比壓制人的儒家,有意思的多了。

這個學派呢,創始人鼎鼎有名,叫做老子。這是個很受人尊敬的人物啊,思想境界什麼的深刻極了。開個玩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日為師,那老子算是孔夫子的一日師;如果再加上一句終身為父的話,孔子得叫老子一聲爸爸的。老子講過什麼呢?講過以柔克剛。雖然人老了,牙齒也掉光了,可是可以用它來舉例子啊。牙齒沒了,舌頭在呀,你説,舌頭是不是比牙齒厲害?以柔克剛嘛,我懷柔戰術行不行。

還有一個政治方面的主張,叫做無為而治。看看歷史,每當亂世結束,這個想法就被統治者運用了。因為有用啊!

後來,這個學派就傳到了莊子手裏。諸子百家既然是不同的思想,那一定是代表了不一樣的利益。這一派呢,他們代表的是已經被時代拋棄掉的一代人,當時的奴隸主貴族。世界發展的這麼快,他們跟不上了。那怎麼辦呢?就避世吧。所以説,更消極的那一個人是莊子。莊子追求一種境界,在那個境界裏面,什麼都是虛的,都是假的。

罷黜百家,這個學派消停了一陣。但是後來的後來,中國出現了一種信仰,叫做道教。

莊子大宗師

《大宗師》是莊子的一篇文章,收錄在《莊子》的“內篇”這個分類裏面。莊子就是講哲學講自己的想法的嘛,在這一篇裏面,“宗”的意思是尊重,“師”的意思是老師,“大宗師”呢,就是最值得尊重的老師。那麼這個最值得尊重的老師指誰呢?

莊子畫像

傳説中有一種人叫做“真人”,名字是莊子老先生起的,聽説過麼?

有一種人能夠“天人不分”,把一切都看成一樣的,把自己放在世界之外,把人放在天地之外。這種人就是“真人”。那麼好的,問題來了,怎麼就是“真人”了呢?莊子開始告訴你了,這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叫做“道”。

這個“道”,可是學派精髓,從老子就開始提了,莊先生把它發揚光大。“道”這個東西呢,是本源一樣的存在,但是人們是看不到的,它無處不在,但看不見摸不着,也沒有什麼形狀(請自行類比空氣)。

那麼怎麼就進入“道”了呢?你要有一個很高的思想境界。你要超脱,你要開放,你要把眼光眼界放高。你要忘記自己,你要忘記世人,你要忘記一切,你對什麼都不應該去在乎。什麼,你説你在乎生死?孩子,你不知道吧,生死,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了。不過是另一個世界去了再回來,不過是兩個世界的問題,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只要你入了“道”,你的肉體死了,可是你的思想還在呀。這就叫命。

莊子曾經提出三言,並且加以運用,來着重表現出他超脱現實的想象和無拘無束的理念。他説:“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表現他不同於尋常的理念和觀點。

莊子塑像

他的代表作《逍遙遊》,就是這“三言”的交替使用,相互結合。這樣子的作品在當時掀起了一股三言的作品風潮,使很多人認同並且運用。其中“寓言”“重言”是敍述描寫手法,“卮言”是議論方法。

莊子的“三言”,不是簡平常的並列關係,而是包擴和交叉的關係。必須相互結合使用,才能表達。

這三言沒有所謂的先後之分和主要之分,只能交融合並,互相輔助。

在特殊環境中,既不能用莊嚴,肅穆的言詞來談論,又不能玩笑似的説明,提示。這就需要運用三言的方式來闡述了。

因此,《莊子》用“寓言”來廣泛地表明事理,開拓思路,擴大影響範圍,這是“以寓言為廣”;用“重言”來使人信以為真,在潛於默化中樂於接受,這是“以重言為真”;用“卮言”來點悟、引用、發揮,這是“以卮言為曼衍”。這三者的相互結合,於是形成了《莊子》超脱物外的言論和思想。

在《逍遙遊》中,莊子發揮出了驚人的想象和理解,虛構出無邊無際的意象,將寓言的特點展現到巔峯。 不與塵世爭風論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遨遊於天地之間,心意自得。這是最超脱事外的感想。


 

莊子思想的核心

莊子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特別牛的人物!他的思想非常淵博深厚,對我們後世的影響非常之遠。你問我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我覺得“道”和“自然”是他的思想裏的核心內容。

莊子畫像

莊子老先生啊,主張尊崇天道,還提出了一個“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張。那麼這是啥意思呢,他覺得道是宇宙間所有事物的本源;此外在政治思想上他還倡導“無為而治”,就是説人應該對社會上的事物有一種超然的態度,管他什麼亂七八糟的煩惱對他的心情並沒有什麼破壞力。在天人關係上,他覺得要超脱社會的綱常倫理的束縛,把復歸“自然”當做寄託身心的唯一門徑。先停一下啊,莊子在這裏所説的“自然”並不是我們現在嘴裏所説的那個“自然”,他是一種超功利的境界。

莊子所尊崇的是一種逍遙的人生態度,他喜歡自由無拘無束,不慕名利,同時還非常注重養生之道,做人做事不偏不倚順其自然,讓我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的人很是羨慕啊。他的“逍遙處世”學説給後代留下的印象挺深刻的!

他還提出了“齊物”的觀點,這個觀點主張萬物齊一,他認為世上的東西都沒有客觀的判斷標準;同時他還覺得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這一觀點的辯證法思想挺強的。

莊子老先生的一生挺苦的,但是吧,他的思想卻沒有因此而變得“窮困潦倒”,相反的,他崇尚自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把自己的思想通過一個個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記錄下來並展現給大家,莊子老先生的思想在那個動盪喧囂的時代裏映射出一片祥和而又安寧的大好世界,雖然有消極避世、頹廢的一面,但他崇尚“自然”和尊崇“天道”的思想的積極一面仍會激勵着人們不斷的前進……

莊子讓王篇

《莊子·讓王》這一篇文章呢,普遍認為雖然是在《莊子》這本書裏面,卻不是莊子寫的。而是莊子的徒子徒孫們等等後輩不知道是誰的作品。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裏面已經有了一些脱離莊子口中“無為而治”的東西了。

莊子畫像

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其實説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王位的禪讓這件事情。

堯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大聖人嘛,所有中華兒女都應該感謝的人物。他在生命晚年的時候呢,想把王位給禪讓出去,可是當初的人素質太高了,王位跟個燙手山芋似的,讓不出去了。許由不要,子州支父不要。結果呢,大家都知道後來有了誰。舜王位做到了年限,想把王位讓給子州支伯。子州支伯不要;給善卷,善卷不要;給一個相熟的農夫,這位更好,帶着自己老婆孩子直接卷着鋪蓋跑了……由此可見,也不是人人都想做君王的哈。

不要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的藉口,要麼是自己德行不夠,要麼是自己能力不行。天下雖然重要吧,但是不如自己重要。生命還是最重要的。

這只是第一個故事,在接下來的幾個故事裏面,層層深入,就在闡述生命的重要性。雖然總體來説還是不受外物所困擾,哪怕是最尊貴的王位,但是其中有一些已經是“有為”的東西,這些不屬於莊子,因此這也是懷疑並非莊子所作的最主要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8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周戰國著名思想家莊子是哪個學派 莊子的三言表達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