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聖范蠡經商故事 范蠡有哪些名言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商聖的只有三個人,而范蠡便是其中一個,本是著名的軍事家,學富五車,知曉天文地理等,是為才子,為越王勾踐所用,後功成身退,隱居於市,一邊耕作荒田,一邊白手經商,幾度稱為富甲一方的人物,且仗義疏財,深受好評

范蠡畫像

范蠡在成功幫助勾踐滅了吳國重振越國後,便向勾踐辭官隱退,是一個非常有遠見之人,而在那個時代“士”為首,“商”為末,范蠡從官場退出心甘情願的淪為地位最低的商人。故其一生輝煌政績,卻因為棄官從商的事情使其不能與歷史名人同入史冊。

范蠡從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非常的別具一格,懂得佔有先機,他認為在商場上要非常有眼力見方能獲得商機,也因為如此,范蠡在隱居的近二十載歲月中,曾三次聚財千金乃至萬金,成為富甲一方。而范蠡是位仁德之人,他將所得之財均散盡以支助他人,錢財猶如身外物,對范蠡來説可得之也可散盡,甚是自在。

范蠡還是我國民間四大財神之一,是為“文財神”,他在商業領域上的作為更是帶動經濟發展,促進商業流通,他不僅有深邃的經濟思想還發明瞭秤的度量單位,特別注重消費者的感受,會結合其特點進行售賣。范蠡不僅涉獵農業,鼓勵耕種,還對養魚業有深刻的見解,因此范蠡還有“陶朱公”之稱。

范蠡經商故事

范蠡是我國的商聖,在經商之道上很有見解,頗有才能,本是勾踐身邊的謀士,輔佐其雪恥復國,成為一大功臣,後識時務為俊傑,棄官從商,走上以財濟眾的道路,為後人瞻仰。

范蠡雕像

范蠡在經商上頗有自己的見解,也正是因為他擁有獨特的經濟頭腦使其成功賺取萬貫錢財。范蠡發現在買賣的過程中,因為沒有計量之物,很多時候不能做到公平買賣,於是便產生了製造一種可以計量的工具。一天回家途中,范蠡發現一位農夫打水的方式,一邊用木樁豎立在井邊,一根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另一頭則吊着木桶,另一邊綁着石塊,這樣一上一下,既方便又省力。

於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杆秤,利用吊盤、細繩和鵝卵石,還因此花了數個月思索出標記的東西,以此為計量單位,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還為了避免貪利的商人缺斤少兩,加上“福、祿、壽”的計量單位,以此來告誡他們,於是這個秤便流傳至今。

且説糧食一直是最大的銷售市場,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糧食收穫的規律,根據每年的季節氣候來判斷產量,因此范蠡就在豐收之時大膽收進糧食,收進的糧食也不怕囤積,等待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就儘量拋售,也不怕沒有進貨機會。這樣一來范蠡不僅腰包大漲,也抑制了物價誇張浮動,使農民不被豐年和災年影響過大。

范蠡名言

范蠡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本為楚國人,為實現抱負投奔越國。自幼貧困,但博學多才,從一個普通農民成功躍升為一代上將軍,最後成為擁有家財萬貫的商人,因而聞名天下,為現如今民間跪拜的“文財神”。

李光潔飾演的范蠡劇照

而范蠡的一些經濟之道,商業理念很是先進,就算放到如今不論是從商還是治國均有一定影響,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欣賞欣賞范蠡名言吧。

“貴出如糞土,賤入如珠璣。”

這句話是范蠡經商常用的理論,講的是當有些貨物的價格上漲的很高的時候,切記要對待它猶如糞土,毫不吝嗇的將其賣掉;反之,若價格下跌的多的時候,要待它如珠寶似的,大膽的買進。

范蠡很是看中物品的價格變動,正如它看見竹子和蘆葦很便宜無人購買,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全買下來,然後製成掃帚或蘆葦蓆等物再以適當的價格賣給百姓,從中獲取利潤,這也是范蠡的生財之道。

“夏則資皮,冬則資紗,旱則資船,水則資車。”

這句話的意思是商人要有看準商機的雙眼,要準備早於人們需要的東西,正如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就要準備冬天的商品,在冬天冰雪寒冷時就要準備夏天之物。就算是大旱天時也要準備發生水災時所需的船隻,水災時要買車輛避免旱災的出現。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防患於未然,商人永遠要先掌握商機,要在出現這個市場之前就先準備好,那才是生財之道。


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被司馬遷載入《史記》,財物對范蠡來説不過和權勢一樣不足為道,功成身退的范蠡在數十載間,“三致千金三散千金”不僅表現其非凡的智慧,也表現了他樂善好施的美德,被後人稱為“商聖”和“文財神”。

陳浩民飾演的范蠡海報

范蠡和文種等人成功幫助勾踐報仇復國,立了大功的他被勾踐封為上將軍,嘉賞眾多財寶,范蠡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地位。但甚有遠見的范蠡為了明哲保身,便瀟灑辭官,放棄這高官厚祿,將所得財寶分給友人等,自己攜帶少量錢財而走,不再回來,這是范蠡的一聚一散。

這二聚二散説的是范蠡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之後,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後文獻中記載范蠡“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遂得到齊國百姓推崇為相,認為其賢能。但范蠡深知朝政艱險,且當初為了遠離政治風波逃離越國,現如今怎會再次踏入虎穴呢。

而且當時齊王為傀儡皇帝,政權掌握在宰相田常手中,范蠡為人精明怎會不知道田常送來宰相印只是逢場作戲呢,遂拒之。而後將自己財產分予鄉鄰,遷至定陶。

在定陶沒多久,范蠡以定陶的地理優勢行商,再次成為家財萬貫之人。後家中次子在楚地犯了殺人罪,便讓家中兒子帶着一車黃金前去探望,本該小兒子去辦此事,但無奈大兒子堅持要去,之後只帶着次子屍體而歸。范蠡早知會有此結果,因大兒子深知錢財不易得,而小兒子勝在家庭富裕時,不知如此,本來范蠡派小兒子去是因其能捨錢財。這便是范蠡的三聚三散。

范蠡賣馬

范蠡可謂是成功的商人,不僅擁有強大的經濟頭腦,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和貨物流通。他從政治上功成身退,棄官從商,幾度成為富翁,又散盡錢財支助眾多需要幫助的人。隱退後的范蠡四處經商在山東一帶經商的傳説甚多,其中以范蠡賣馬出名。

陳坤飾演的范蠡劇照

范蠡從商之前一直在吳越一帶居住多年,如今退隱便到了齊國,深知吳越戰事不斷,需要好馬,而且南北馬匹價格懸殊,,北方馬匹健碩又便宜,若能將北方馬匹運送到南方,能為吳越提供很好的作戰馬匹,這不失為賺錢的生意。

但時逢兵荒馬亂,盜賊橫行,加上路途遙遠,運輸費用很高又有被劫風險,實在不好運送馬匹。經過多方調查,范蠡得知齊國有一鉅商為姜子盾,常運貨至吳越,且早買通沿途強盜,故他的貨物通常很暢通無阻,不會受到盜賊襲擊便到達目的地。

於是范蠡便張貼告示在他家門口説道自己馬隊剛開業可免費幫人運輸貨物至吳越,姜子盾見此,怎會放棄這免費的勞動力呢,便找到范蠡要求合作。

故他們倆便這樣合作,一個免費將貨物送到吳越,一個則將馬匹順利送到吳越,可謂是雙贏的合作。范蠡賣馬這也是他退隱後賺到的第一桶金,也開創了商業發展的另一種模式。

范蠡傳

《范蠡傳》中講述了范蠡的一生經歷,年幼時家困的范蠡依舊好學,博朗羣書,十分有志向,長大後到異鄉從事自己的理想,為越王勾踐復國,甚有遠見便獨自離去,而范蠡在這之後便安心的作個商人。

范蠡模擬畫像

此傳講述了范蠡幼時的生活經歷,那時家窮,父母早逝,范蠡便為兄嫂撫養長大,從小天資聰穎好學好問,閲讀很多治國安邦的書籍還有歷史書籍,因不喜耕作而被鄉里人看不起。後長大空有才識卻不被楚國所用,於是范蠡所作之事常使人驚奇,被稱為“範瘋子”。

離開越國之前,范蠡為其復國功臣,理應留下來享受安樂生活,但是范蠡卻放棄這高官後祿選擇隱於市,他寫了封信給勾踐表明自己的心意,如今大功告成,他只想過着着隱退後安閒的生活。

後來范蠡隱姓埋名過着商人生活,先後憑着耕作、牲畜還有貿易往來賺得了數萬財富,之後便散盡濟眾,此傳中講述了范蠡財物三聚三散之事,為百姓帶來很多福音,其商業造詣頗深,為經濟發展帶來推進作用。

後范蠡的次子放了殺人罪,范蠡派少子攜帶黃金前往探視,而其長子不聽從便要求前往,無奈只能長子前去。范蠡知道其長子此去會帶來壞消息,因為長子從小跟隨自己勞動積累財富,故惜財,而少字從小安逸不知財,於是最後范蠡的長子犯了貪財的習慣並沒有救出其次子。

此傳介紹范蠡三遷,每次均有理由都能聚集財富成名,他治國時,國盛,治家時,家富,一生淡泊名利,集智慧於一身,可謂是偉大的商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6 字。

轉載請註明: 商聖范蠡經商故事 范蠡有哪些名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