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後,一些人會問到這樣的問題,為何城外的土地不修成斜坡,而一般是平地呢?
古代的大型攻城工具有工程車,雲梯等等。這些無一例外需要較為平整的土地,方能更好地進行運作。而如果將城牆外的土地修成斜坡的話,那麼很顯然會給這些大型攻城工具的使用帶來很大不便。如此一來,守城一方就具備了更大的優勢。
然而為何數千年來,古人歷經千萬次戰爭,為何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其實並非是古人沒有想到,而是今人有些想當然了。
古代人造城,越是重要的城池,往往越是擁有高大的城牆。隨着城市建設技術的發展,人們設計和建造城池的水平也水漲船高。很多保留下來的城池,雖然歷經上千年的風吹雨打,但依舊屹立不倒。這些城池往往牆高垛厚,很難攻破。但是城牆外的土地,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平整的土地。很少有為了所謂的防禦,而專門修建成斜坡。
原因很簡單,如果修成斜坡,那麼勢必導致城下和城牆最高處的落差降低。這對於守城這一方,很顯然是不利的。雖然對方可能在使用大型輪式攻城裝備上也有着諸多不便,但是就損失而言,很顯然守方的損失更大一些。
因為城牆的高度,對於守城人員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優勢。一旦降低了落差,很難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彌補。
古代的騎兵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兵種,對於騎兵而言,想要從城門出擊進行衝刺,很顯然平地的效果更好。不然很有可能馬失前蹄。在戰場上,馬失前蹄的結果極有可能就是死亡。
除此之外,古代人並不是沒有想到斜面的作用。不過,他們修築的斜面往往是城牆。
有了一定傾斜度的城牆,可以使得敵對方距離城牆的距離更遠,更加不利於雲梯的架設。除此之外,一些滾石,也因為有着斜坡的支撐,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功用。當然,從建築結構上而言,梯形的城牆結構,在穩固性方面很顯然要高於長方體。
除此之外,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在城牆的外周,往往還有人工或者天然的護城河。這些的存在,相較於修建斜坡對守城一方而言,更加具有便利性。
這也是為何在兵法中會説要十倍於敵人才能攻城的原因。因為從雙方的角度上而言,守城一方的優勢太大了。攻城一方如果沒有極為先進的裝備,那麼唯有在人數上佔據壓倒性的優勢,才能夠將城池拿下。
所以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他們在科技極為落後的情況下,往往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出極為精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