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論語·雍也》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用我們今天最常用的句子來翻譯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這句話中的道理我們都能理解,但是現實中執行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要接觸一些自己並不感興趣的東西,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

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不過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鑽研是十分幸運的,同時還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中,都忽略了對其興趣愛好的培養,比如大名鼎鼎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1919年,從歐洲遊學歸來的林徽因在父親的介紹下認識了梁思成,那時候她才15歲,還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18歲的梁思成看起來文質彬彬,幽默沉穩,兩人的緣分在第一次見面時就結下,到他們結婚則經過了十年的漫漫旅途。

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在當時,林徽因被稱作曠世才女,而梁思成也傳承了父親梁啓超的一身才華,他們的結合不僅造就了一段關於愛情的佳話,更是為中國的建築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早在1924年時,夫妻兩人就一同赴美留學,主修建築系。因為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能掛名美術系,自己輔修建築系的所有課程。四年後,兩人在結婚,然後一起回到了國內在東北大學任教。

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從1930年開始,梁思成和林徽因開始了漫長的古建築考察,15年間他們的足跡遍佈中國的15個省。在夫妻兩人的努力下,很多鮮為人知的古建築走進了大眾視野,得到良好的保護。他們一生為了中國的建築事業嘔心瀝血,更加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繼承這份使命。

梁再冰和梁從誡自從出生起,就常常跟着父母到處走訪,林徽因夫婦總是指着古建築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國家的寶藏,你們長大後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它們。姐弟倆雖然聽着似懂非懂,但也明白父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為了這些建築。

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1946年,梁再冰高考時本想報考清華大學建築系,卻因為分數不夠最後去往北大西語系就讀。夫妻倆眼看着女兒以後很可能要往別的方向發展了,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兒子梁從誡身上。時隔三年,梁從誡參加高考,結果還是差了2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期望再次落空。

林徽因思來想去覺得以兒子的水平不該被清華拒絕,於是提出要複查試卷。她打開試卷瀏覽一遍後,覺得所有內容都答得相當好,可為什麼還是差了2分呢?當她準備合上卷子時,在最下方看見了11個字,林徽因愣在了原地。

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原來梁從誡在試卷上寫着:“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這時候她突然意識到,因為自己和丈夫一生有着共同的追求,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也應該和他們走同一條道路,卻忽視了兒女自己的興趣愛好。

回到家後,林徽因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丈夫,好在夫妻兩人都很開明,他們尊重了梁從誡的想法,最後他也去了北京大學就讀,在歷史系學習,梁從誡畢業後前往雲南大學任教,成為一名歷史教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18 字。

轉載請註明: 兒子僅差2分考上清華,母親含淚複查試卷,捲上11字讓她改變主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