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除了較強的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之外,有一個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千乘之國,它位於今河北省石家莊與保定市之間,始建國於周景王初年(約公元前544——前533年),初稱鮮虞。春秋時期白狄鮮虞後裔,建立中山國。中山文公時(公元前459——前414年)改稱中山。曾與七國共同稱王,前後立國多達二百餘年。
因為中山國是前身是北方少數民族狄族鮮虞部落,所以被中原諸國視為心腹大患,中山國建國期間經歷了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的事件。後來,晉國魏文侯派大將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前407年佔領了中山國。後來中山桓公復國,國力鼎盛,有戰車九千乘。前296年,被趙國所滅。
雖然最後中山國滅亡了,但是中山國在其他的領域也是讓人刮目相看的,中山國統治者已經認識到“賦斂平則庶民附”,注意減輕農民負擔而調動其積極性。同時,中山國還注重發展交通,陸路大道可以南接邯鄲,北通燕涿,東到齊國國都,西北可到代國。境內河流眾多,水運可通齊國。商貿發達,糧食貿易規模可觀。
中山國在二百多年的崢嶸歲月之中,為燕趙的歷史抒寫了絢麗的篇章。中山國生於患難之中,被大國所欺而變強,為強國佔領又復生,其不屈不撓、頑強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見。在強國包圍之中發展經濟、壯大自己,一次次的以弱勝強,幾乎躋身強國之列,其經濟和文化之輝煌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