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命運抗爭,就有奇蹟發生

對“荒漠”的定義,常有地理學和生態學的分野。根據地理學上的定義,荒漠是指“降水稀少,植物很稀疏,因此限制了人類活動的乾旱區”。生態學上則將荒漠定義為“由旱生、強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喬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為主組成的稀疏不鬱閉的羣落”。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定義,“荒漠”都擺脱不了一些共同的特徵,如生存條件艱苦、人跡罕至等等。

荒漠上儘管環境惡劣,植物生長和人類活動都異常受限,但與命運抗爭的自然和人類,就能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出令人驚豔的奇蹟來。李少君《荒漠上的奇蹟》就展示了荒漠上的種種奇蹟,從而唱出了一曲禮讚生機、詠歎生命與抗爭的頌歌。

荒漠上會有什麼奇蹟發生?在這首詩裏,詩人先是用三節的篇幅,歌詠了自然世界發生的種種奇觀和神蹟。對於草木難生的荒漠而言,有一點點生機出現,就是奇蹟在荒漠之上顯露出來:“對於荒漠來説/草是奇蹟,雨也是奇蹟/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之中顯靈”,詩人將荒漠裏草的生長與雨水的降落都看成荒漠的奇蹟,足見此荒漠之蠻荒與瘦瘠,因此,在這蠻荒之地,只要一有生命的出現,人們便會認為神在這裏顯靈。荒漠上其實不只有生命的嶄露頭角,還有一些奇異的景觀可見:“比如鳴沙山下永不幹凅的月牙泉/比如三危山上無水也搖曳生姿的變色花”,在荒漠中,越是條件艱苦便越能煥發出生命亮光的事物,總是被人們頂禮膜拜的,比如這“月牙泉”和“變色花”,這種荒蠻之地上熠耀着生命光華的奇蹟,已然構成了人們驚歎荒漠存在神異的重要因素。不僅於此,荒漠上的奇蹟還表現在,在肥沃平原上長勢良好的物種,如果能在荒漠上也存活下來,其最終呈現的精神質地,或許比在平原上更為強盛,“葡萄特別甜,西瓜格外大/牛羊總是肥壯,歌聲永遠悠揚”。

誠如王國維所説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在前三節述説了荒漠上的種種自然奇觀,其實是為了落腳在對人類本身的觀照上,基於此,最後一節就顯得尤有意味了。“荒漠上還有一些奇蹟/是你,一個偶爾路過的人創造的……”詩人是在告訴人們,只要不懼困難,敢於與命運抗爭,就能創造出許多生命奇蹟來。

□張德明

來源:蘭州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3 字。

轉載請註明: 與命運抗爭,就有奇蹟發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