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商王武丁多次激戰的鬼方國,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後來消失了?

鬼方國在古籍中有一些記載,那是商周時期在我國西北地區生活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在歷史上對於鬼方的地理位置有兩種觀點,源於《竹書紀年》中“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就這個荊字引起了不同的解釋。

有的説是指湖北南漳縣的荊山,有的説這是指陝西的荊山,為此雙方爭論了幾百年,1983年5月,考古學家確認陝西省清澗縣李家崖遺址,是商代鬼方都城,至此爭論結束。

鬼方的地理位置得以確認,為什麼叫鬼方?這是因為這個民族在實際生活中有一種很奇怪的面罩,還有就是鬼方族系的崇拜偶像是骸俄偶像,這兩者都給人面目猙獰、形象兇惡的印象,所以就被稱為鬼方。

鬼方所處的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山西陝西內蒙古一代,那裏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並不適合放牧,所以鬼方不是一個完全的遊牧民族,而是狩獵和農業比較發達的民族。

當時的氣候條件和現在不同,特別是山西南部地區森林茂密,野生動物棲息在林間,所以為鬼方發展農業和狩獵,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下,鬼方民族的生產力水平並不低下,所以《易經》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這意思就是説商朝的高宗就是武丁,征伐鬼方,用了三年時間才取得勝利。

説起武丁有個故事很有趣,説是武丁繼位以後,決心振興商朝,但是覺得身邊沒有賢臣輔佐很是鬱悶,於是他就三年沒有説話,把所有的政事都交給冢宰處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天晚上他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仙人名字叫“説”,他把這個人的體貌特徵牢記於心。

夢醒之後,他就把手下的文武大臣仔細的觀察了一遍,沒有一個像的,於是下令遍尋此人,結果真的找到了,在一個叫傅險的地方,這個叫説的人正在服刑——築路,於是官員把這個囚犯帶到武丁面前。

武丁和他一交談就發現這個人是個聖人,於是就封他為宰相,這個人輔佐武丁把商朝治理的很好,因為是在傅險發現的他,所以也叫他傅説。這件事情就説明武丁求賢若渴,朝思夜想,在夢裏找到了賢相。

當時的商朝是一個統一的奴隸主專制政權,有很強的組織能力,軍隊的戰鬥力也比較強大。根據歷史記載,商朝出兵打仗軍隊的規模一般是3000到5000人。這次征伐鬼方用了三年,這期間肯定損兵折將在所難免,後續又有軍隊前往支援也是肯定的,所以這次商朝出動的軍隊規模,肯定比以往的3000到5000的規模要大得多,這也反證了鬼方的強大實力。

鬼方這次被打敗了以後,他們的出路無外乎三條,一是遠遁,二是隱匿,三是遷徙。到了商朝的末期,鬼方也發生了內部分化,一部分歸順了商朝,周朝取代商朝之後,這部分鬼方人歸順了周朝,其中的“懷姓九宗”封給了晉國,但是大部分的鬼方人都遷徙了。

根據2000年以來,經中國、前蘇聯、蒙古的考古發掘得出的研究結論證明,鬼方遷徙到了南西伯利亞的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歐洲的白人有亞馬遜女戰士的傳説,以鹿為圖騰的文化延續到了德國,這也為今後的研究指明瞭一條道路。

到了春秋時期,他們被稱為赤狄,到了後來又被稱為丁零,兩漢時期他們遷徙到蒙古高原,史稱狄歷。而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者王國維認為,鬼方就是獫狁、戎、狄、匈奴的祖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3 字。

轉載請註明: 與商王武丁多次激戰的鬼方國,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後來消失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