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無緣清北爭議背後:“唯分數論”還是主流
張蓋倫
因為上不了清華北大,江蘇文科類高考第一名白某某儼然成了最受大家關注的省狀元。白某某在今年高考中拿到了430分(滿分480),但其選修科目歷史等級成績僅為B+,不滿足清華北大甚至很多名校對選修科目的等級要求。
狀元上不了心儀的學校,輿論也為姑娘感到可惜,有人呼籲應該破格錄取。白某某表示,雖有遺憾,但仍接受這一結果。
這種遺憾,源自江蘇省獨特的高考模式,其基本設計為“語數外統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不計入高考總分,只給出等級。
所以,白某某高考狀元的稱謂,並不準確。江蘇省的高考成績,本就是語數外分數+等級測試成績,不能分割。該高考方案已在江蘇省實行了多年,像白某某這樣“高分低等”的例子出現過多次。高分學生無緣名校,也曾屢次引發質疑。
在質疑之外,我們也能看到高考改革的複雜性。
應試思維在社會上仍然是主流。儘管時有呼籲,不能一考定終身,不能將高考成績作為錄取的唯一依據。但大家看重的、計較的,依然是分數。認為高分天然就應該和名校掛鈎,認為語數外統考成績天然就比等級測試成績更加重要,認為高分考生就應該獲得某種“破格”特權,歸根結底,還是分數崇拜。
有人説,為什麼學霸要被一門歷史“耽誤”了?這是因為,高考科目的選擇性,既要保證個體選擇空間,又要顧及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上的剛性限制,還要體現國家整體和長遠利益,所以,在考試設計上規定考生必須考某門,高校在錄取時規定某門科目必須拿到某一個成績,是合理做法。
從明年起,江蘇省就將改變高考模式。選擇性考試科目將增加到“6選3”,所有科目均計入高考分數。
高考本身是一項複雜的系統。高考改革,既要創新,也要繼承。不管怎麼改,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堅持高考改革“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有利於科學選拔人才”的基本定位,堅守教育公平,尊重教育規律。
高考在改,根深蒂固的“唯分數論”,也該改改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