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好初中的孩子?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表率
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初中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不再是可愛的孩子,而是有着自己獨立意識和思維習慣的青少年。這時,他們不再聽從父母的話,而是在想他們。在這個過渡時期,它們是半成熟的。他們渴望擺脱父母的桎梏,以求獨立,但他們並沒有完全具備獨立生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很多事情都要依靠父母。這種獨立性與依附性的矛盾被稱為擺脱父母束縛的鬥爭。家長必須正確對待這一“鬥爭”,引導孩子的獨立意願和個性走向健康和諧的發展軌道。 實際上,很多父母面對正在經受心靈洗禮的孩子,其表現常常有幾種錯誤傾向:有的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問題置之不理,有的一遇到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就喪失教育的信心。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和掌握孩子少年期的心理特點,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言傳”的基礎上,更要做到身教,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表率。孩子有了學習的榜樣,才能在人生的這個“暴風雨”期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那麼,父母該怎樣做到以身作則呢? 一、樹立以德育人的思想 十幾歲的孩子進入青春發育期,處在由兒童到成人的過渡階段,既懂事又不懂事,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得不到家長的及時引導和教育,很容易染上不良行為而畸形發展;倘若再遇上合適的“氣候”,就有墮入違法犯罪深淵的危險。 事實上,初中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思想品質的教育直接關係到孩子以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則,堅持以德育人,讓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孩子的行為意識都會逐步完善。比如,作為父母,在家中要孝敬老人、愛護兄弟姐妹;與人交往過程中樂於助人、幫助弱小等,這些都會對孩子產生正面的教育作用。 二、與孩子互學互助,共同提高 很多父母認為,家長就是家長,孩子就是孩子,家長若是承認自己知識和認知的不足,必會在孩子面前失去面子。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無完人,可能孩子學到的某些知識對於你來講卻是新知識,是從未接觸到的。畢竟,當今社會就是一個知識更新加速的社會。因此,你不妨主動向孩子學習新知識,當孩子看到父母如此開明之後,也會願意主動與你溝通、交流、學習知識,和父母共同探討一些問題,這樣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三、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比如消極悲觀、冷漠、易挫等,而這些也與家庭教育有着密切關係。孩子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家庭的幸福,同時,家庭的和諧與否也關係到孩子是否能身心健康地成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一定要用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温暖、積極的環境中,這樣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心態都會加強很多。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家長的言行對初中的孩子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心態和行為習慣為子女做表率,抓好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幫助孩子實現心理上的良好轉變。